迈瑞李西廷:我们期待重新定义中国医疗科技的全球坐标。注:本公众号只是自己的学习记录和分享,绝不作为投资依据,请大家独立思考!嗨,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小师弟!本来这篇文章是晚上9点发的,但是正好 ...
迈瑞李西廷:我们期待重新定义中国医疗科技的全球坐标。 注:本公众号只是自己的学习记录和分享,绝不作为投资依据,请大家独立思考! 嗨,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小师弟! 本来这篇文章是晚上9点发的,但是正好我们学习群从今天开始讨论迈瑞医疗,那就早点发了吧~ 今天是迈瑞的第四篇文章,主要是迈瑞最新的财务数据、面临的一些问题和迈瑞的应对措施,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新财务数据 4月28日晚,迈瑞发布了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业绩表现如下: 2024年,公司营收367.2亿元,较上年增长5.1%;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较上年增长0.7%。 2025年Q1,公司营收8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实现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 2024年Q4的归母净利润10.31亿元、净利润率14%,为2020年以来单季度最低业绩,营收72.41亿元也创了连续8个季度新低;与往年同期相比,是近3年最低。年度毛利率也有一定程度下滑,特别是单四季度来看的话更加明显 数据跟我预料的差不多,上一篇文章的结尾我大概已经猜到 持续增长的迈瑞,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后面究竟会如何呢?总体来看,2024年是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年度(营收增长也就一点点),特别是四季度的业务非常不乐观。 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增长停滞的原因 在年报里,公司解释了业务萎靡的原因: 生命信息支持业务:国内市场,受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减少,以及医疗设备更新项目使得常规招标延误等因素影响,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在报告期内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体外诊断业务:国内市场,受到 DRG 2.0 落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检验项目价格下调等多重政策因素的影响,部分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为国内体外诊断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阶段性挑战。 医学影像业务:国内市场,因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减少,以及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等因素导致超声常规招标延误,使得国内超声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出现了双位数同比下滑。
公司表示主要原因为两点:一是体外诊断产品线四季度以来受到全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影响,导致试剂的价格承压。同时,DRG全面落地与推进检验结果互认等政策导致检测量有所下降,使得第四季度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收入的占比有所下降。二是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中低端市场的低价竞争现象普遍,因此使得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价格承压。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公司没重点提,那就是集采的影响。 比如今年3月初,海南卫健委公布超声设备集中采购结果,总预算1.9亿元的200套设备最终以1.19亿元完成招标,节省资金超7100万元,降幅达37%。 此次集采覆盖妇产机、心脏机、便携机、掌上超声等10个品类,虽然迈瑞医疗独揽7个标包,中标160套设备,总金额近9900万元,占比超83%。其高端全身超声Resona R MV以79.5万元单价中标,较预算价150万元降幅达47%,差不多腰斩的价格,必然对营收和利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边,据众成数科,今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一次性采购545台监护仪,迈瑞旗下ePM 12C包揽全部标段,单台设备采购价低至10000元/台,较2024年平均中标单价下降了77.63%,让利幅度极为夸张。 在影像方面,2024年11月,厦门卫健委针对全市12家医院的24台超声采购进行了招投标,首轮只有4台超声中标,皆为迈瑞Consona Nova,总中标金额79.2万,相比于预算金额393万,降幅达79.8%。 降价,是集采下无法逃避的现实~ 这种“以价换量”模式对营收的边际贡献已显著递减,实难弥补以往20%增速对应的营收增量,对利润的伤害更是严重,据IVD研究社统计数据,从2023-2025年,中国IVD企业数量从2320家锐减至1530家。约等于过去两年中,每三家IVD企业之中就有一家消失不再。 随着集采这种模式的加速推进,是不是意味着医疗器械行业一个高体量、高增速时代的终结。 迈瑞的应对与答案 在上一篇《跌跌不休的迈瑞医疗,到底怎么了?(三)》中,我总结了迈瑞目前遇到的6个挑战,分别是集采、逆全球化、商誉、同行竞争、专利诉讼、财政资金短缺。 其中商誉、专利诉讼其实是短期的问题,不影响迈瑞的长期价值。而财政资金这属于客观问题,迈瑞无法解决,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医疗支出的继续提升是必然的,这也属于暂时的问题。 所以,集采、逆全球化和竞争这三方面该如何应对是我们投资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三方面,迈瑞准备如何解决呢? 01.集采 迈瑞:国家推进集采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医保资金的紧张和人民群众追求更多更优质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通过精简渠道,挤出流通环节水分,净化营商环境,提高采购效率,让医院和老百姓从中受益。 集采、DRG、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都是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对迈瑞而言这些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虽然短期或多或少影响了体外诊断业务的开展,但也加速了我们的高端突破和进口替代,长期对国产龙头来说必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策略来确保体外诊断业务长期的快速增长,未来三年时间通过海肽生物的原料替换来显著提升试剂性能、并大幅降低试剂成本,通过整合DiaSys的海外产能,加速推动全线体外诊断产品在海外生产。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陆续参与了多个集中带量采购项目,在拥抱政策变化的同时,获得了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机会。 比如2024 年11月,江西省医保局公布糖代谢等生化类检测试剂27省省际联盟集采各企业首年采购需求量。迈瑞排名第一,需求量占毫升组总需求量的约27%,远超第二名10%的需求量占比。随着集采的推进,迈瑞生化产品综合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获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并加速在三级医院的突破。 02.国际贸易形势 迈瑞:虽然未来的国际贸易形势在关税冲突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复杂,但我们依旧有很强的信心和底气继续发展国际化,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 1.医疗的需求本质上不受任何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在迈瑞所布局的领域,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所谓的本土公司。相比任何欧美日品牌,我们以发展中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和独一无二的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效地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可触及性和均质化,同时加快我们海外高端业务的放量。 2.迈瑞的国际化征程开始于25年前,历经几个阶段,目前在全球主要市场已经深深扎根,进入深度本地化阶段,海外3000多名员工中超过九成是本地员工。过去几年以来,我们通过结合收并购、对外合作等方式,已在海外13个国家布局了本地化生产基地。在关税战升级的今天,本地生产也起到了降低整体成本的附带作用。 在国际形势日渐复杂的今天,作为从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化企业之一,我们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和资源,通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从变化中抓住潜在的机遇,这是一家成熟企业的必备素质。 早在2018年美国加征的第一批关税里便包含了我们的产品。此后并没有影响我们美国市场的拓展,2018-2023年美国业务的年复合增速达到了10%,目前美国业务占我们收入的比重约为6%。 更重要的是,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美国市场的盈利能力自2018年以来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美国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70%,利润率也已超过加征关税前的水平。 超高端全身超声Resona A20预计今年可获批FDA注册,该产品不仅平均售价比上一代高端超声高一倍,并且它的上市可以帮我们扩大美国超声可及市场规模至少一倍。在今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关税生效前,我们就已提前根据意向订单在美国备了货,因此今年美国销售的产品基本不受到本轮关税影响。 目前的确有部分原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但我们正在积极采取包括并不限于原材料替代等应对措施,有信心确保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只是中国对美国加征反制关税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年的利润率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我们认为反制关税对今年利润的影响是一次性的,当然关税政策也在动态变化,我们会持续关注并积极应对,未来有信心实现利润率水平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很多外资品牌都在国内建厂生产,但他们的核心供应链还是在欧美市场,而我们的核心供应链大部分都在国内。因此在当前关税背景下,我们的竞争优势无疑将更加凸显,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尽全力抓住今年国内市场潜在的进口替代机遇。 03.同行竞争 迈瑞:下一个五年最重要的三个转型方向是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这是支撑下一个五年快速增长的重要方向。 1.数智化 随着AI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我们认为医疗不可能三角已经开始松动,而迈瑞的独特优势在于拥有全行业中产品线最广的整体解决方案,于是我们推出了“设备+IT+AI”这一数智化理念。 通过三瑞IT方案将过去一个个作为信息孤岛的医疗设备串联起来,再把设备中经过清洗的高质量数据喂给具备临床思维能力的AI模型,由此得出高效、高质量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同时帮助优质、高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对于迈瑞而言,虽然AI模型本身带来的收入贡献有限,但这套数智化理念将从根本上改变设备行业的竞争维度,真正建立起迈瑞在医疗设备领域里全球领先的行业地位,加速提升各项设备业务的市占率和知名度,巩固迈瑞的基本盘。 2.流水化 仅计算IVD试剂、微创外科耗材、心血管耗材等业务的收入,目前流水型业务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但这些业务的市场容量远远大于我们的设备业务,市场竞争格局也高度集中在进口品牌,并且未来耗材的行业增速也将显著快于设备。 为了保障流水型业务未来长期可持续性的高增长,首先研发不断倾斜资源用于投入流水型业务,结合并购的方式加快耗材业务的布局,并且产品竞争力要逐渐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二是加大流水型业务的市场推广力度,建立成熟的耗材销售队伍和经销体系,国内市场开始大规模突破头部三甲医院,海外市场全面向中大样本量客户转型;三是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生产制造体系,耗材业务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以中国供应全球的方式难以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我们目前规划的海外生产基地中大部分也是为IVD业务而准备的。 3.国际化 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45%,但还远远不够。目前已布局的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仅有2-3%,未来国际收入理应占我们至少一半以上,并且海外市场占有率、尤其是高端市场占有率应当加速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加深入的本地化布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已经在全球13个国家规划了本地化生产基地,目前有9个国家已启动生产,正在加快进行产品变更注册和生产导入。 在关税战升级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根据关税政策灵活地调整产品的生产场地,以此有效地降低关税成本。我们目前国内IVD的市占率还不到15%,海外IVD的市占率甚至仅为1%,而微创外科耗材和心血管耗材便是国内的市占率也非常低。随着设备类业务全面的数智化转型、流水型业务占比提升、海外高端客户群突破加速,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迈瑞仍会回到增长的快车道上。 来源:唐门学习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