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大潮腾落,却有春风拂过华大基因

解读 鹏哥
2024-5-9 16:49 300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拇指药略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IVD行业熬过了最艰难的2023年,开始见到点曙光。然而,IVD板块中代表前沿科技的基因检测,恢复起来却没那么快。2023年,国外基因检测企业噩耗不断,大批曾经的独角兽企业破产清算,就连Grail这样的龙头都没抗过去。 ...

 IVD行业熬过了最艰难的2023年,开始见到点曙光。

然而,IVD板块中代表前沿科技的基因检测,恢复起来却没那么快。2023年,国外基因检测企业噩耗不断,大批曾经的独角兽企业破产清算,就连Grail这样的龙头都没抗过去。中资企业也不好过:泛生子从美国退市、联川生物IPO终止、世和基因IPO终止、燃石医学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

但基因检测行业也有具有经营韧性的公司。近日华大基因发布财报,根据2023年的常规业务发展情况,基本可以确认:

华大基因平稳度过了业务转换期。

1营收基本盘持续扩张

华大基因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去年IVD上市公司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不过华大基因的境遇要更加特殊一些。

众所周知,华大基因最大的基本盘其实是产前无创筛查(NIPT)等生育健康业务。去年全国新生儿902万,出生人口创几十年来新低,与2016年生育高峰期的1785万人形成巨大反差。所有做新生儿业务的行业,无论是奶粉还是疫苗,都在痛苦的收缩之中。

可是华大基因2023年的NIPT业务竟还同比增长了5.55%。

(数据来源:华大基因年报与国家统计局)

如果仔细计算华大基因的业务量,会发现更惊人的结论。根据华大基因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已经为1517万人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个数据在2022年底是1263万。

也就是说,去年902万新生儿里,选择成为华大基因用户的新生儿家庭已经达到250多万

NIPT因为价格高,一直被认为不容易被中国产妇接受。没想到,华大基因不声不响,

已经做完了中国近30%的NIPT生意。

中国总体出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过去几年二胎、三胎比例提高,导致女性生育年龄上升,对产前检测、筛查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华大基因构建了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遗传性耳聋、遗传病检测等一系列生育健康检测产品,这才穿越了周期。

短时间里,出生率对华大基因生育健康业务的影响不会太大,NIPT的渗透率还有希望更进一步,这是可以预测到的。

2品牌优势延伸明显

肿瘤防控是华大基因2023年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

肿瘤业务是基因检测企业的必争之地,然而早筛、伴随诊断、肿瘤监测等业务却不容易获得资本的认可。前面提到的几家基因检测企业,无一不是在资本市场上遭遇估值的问题。

华大基因2023年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增长了30%,几项优势检测项目:结直肠癌检测增长88.95%,肝癌检测增长44.54%、肿瘤复发监测增长57.75%,说明华大基因在这一市场上具有较大潜力。

科研服务并不需要担心,华大基因参与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业界是有口碑的。2023年科研业务维持了近年的高水平,并覆盖了合成生物学相关业务。

第三方实验室组建也是华大基因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包括名噪一时的“火眼实验室”在内,华大基因完全有能力向全球输出生育健康、肿瘤和慢病防控、感染防控三类实验室。

海外业务已经占到公司收入的20%左右。

华大基因通过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积累了大量渠道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近些年伴随实验室一起输出的,还有NIPT、肠癌早筛等产品,目前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等23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华大的基因检测产品覆盖。

在华大基因2024年的业务规划中,海外生育健康和肿瘤业务会是开拓的方向之一。

(华大基因现有业务板块)

明显能看到,华大基因2023年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保住了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但好歹不能丢的地盘都算守住了。

3创新业务研发力度加大

除了传统业务维持力度之外,华大基因去年还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慢病防控,2023年华大基因开拓了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病的基因检测领域,思路彻底打开。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曾说要通过基因技术实现“天下少病”,现在公司已经开始这方面努力。

另一件事,是合成业务的起步

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绝对够得上当前最热门的“新质生产力”。华大基因的合成业务未来是可以直接面向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带有CRO的属性,打开了未来进一步向创新药物生产延伸的新思路。

虽然合成业务刚刚开始,但在大多数IVD企业还试图通过覆盖更广市场获得增长的时候,华大基因已经在筹划基因检测的下一个高频应用场景了。

华大基因开辟这些业务,成本是不低的。

国际上,IVD行业有一条研发销售比的红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0%,大致可认为是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的。2023年,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为6.14亿元,接近2020年时研发投入的历史顶峰;占销售收入比重高达14.1%,超过一大批同行,创下华大基因上市来的新高。

(华大基因历年研发费用率的曲线图)

华大基因在业绩说明会上拆解了自己的研发费用去向:除了民生类大规模人群和队列研究,其他投入都用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上,包括肝癌早筛和胃癌甲基化产品。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华大基因账面现金44.64亿元,另有7.9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有足够的实力支撑研发和销售推广。

华大基因这么卖力,无非是想把根扎得更深一些,应对来自外部的未知风险。

和2019年相比,华大基因2023年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地区的营收增长91.95%,但来自美洲的收入下降了约10%。华大基因在感染检测方面的能力曾解决了不少国家的燃眉之急,但某些国家采取的歧视性政策,让华大基因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不得不有所取舍。

————————————

巴菲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2023年,IVD行业“财如潮涌”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说过去有点运气的成分,如今运气之外的资本等于零了。市场参与者谁都不想被拍在沙滩上,尤其是基因检测企业,更要在方向完全不明的情况下找到生路。

客观地说,基因检测行业到目前最成功应用就是NIPT,既有广泛的需求又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另外与基因相关的各类科研需求也一直保持稳定。华大基因正是在这两大业务上站稳了脚跟,才有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可能。

对于探路者,资本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来源:拇指药略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