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医疗设备行业迎来久违的暖意。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金额同比大幅增长。然而,部分企业的一季度财务表现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近日,开立医疗(300633.SZ)公布 ...
2025年伊始,医疗设备行业迎来久违的暖意。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金额同比大幅增长。然而,部分企业的一季度财务表现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近日,开立医疗(300633.SZ)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10.29%;归属净利润807.46万元,同比下降91.94%;归属扣非净利润599.81万元,同比暴跌93.49%。 随后,董事长陈志强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金额大幅增长,我们有信心行业会快速复苏。” 对开立医疗而言,一季度面临的“招标热、业绩冷”困境,是政策周期与企业战略转型共振的结果。唯有持续坚持技术与产品创新,方能扭转业绩颓势,走出阵痛。 本文3490字,9分钟 来源 | 颐通社 (ID:Medisophy) ▍招标增长与财务承压的拉锯 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医疗设备更新和发展的政策。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的更新改造。这些政策为开立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其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虽然,有相关政策的加持,但今年一季度实际业绩却不尽人意。 从一季度财务数据表现来看,开立医疗在一季度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下滑10.29%;净利润807.46万元,同比暴跌91.94%。最终盈利空间被极大压缩。 不过,相较而言,开立医疗的中标增幅,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市场方面来看,2025年一季度以来,国内医院端招标复苏明显,贵州省区域医疗中心设备总预算超过5.78亿元、河北省县域医共体一次性采购79台彩超设备⋯⋯频出的医疗设备的“超级大单”,推动国内厂商在细分领域从"跟跑"转向"领跑",重塑市场格局。 2025年一季度,开立医疗在四川、石家庄等地中标高端设备超百台,单笔订单量创历史新高。在四川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建设项目,中标总金额达1911万元,成为彩超类产品的最大赢家。 数据显示,2025年1月,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47%。 超声类设备采购需求巨大。例如,河北县域医共体彩超采购需求179台,河南县域医共体彩超需求319台,甘肃省县域医共体彩超需求182台。超声影像诊断设备销售金额,同比增速略高于医学影像设备整体水平,同比增长超48%,销售数量同比增长超54%。 这表明,开立医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依然强劲,特别是公司在超声、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等四条产品线的布局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随着终端招采的进一步恢复,公司的市场业绩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收入确认的滞后性成为关键制约,医疗设备从招标到交付通常需要3-6个月周期,叠加2024年下半年招标延迟的影响,导致开立医疗2025年一季度业绩仍处于“消化期”。 ▍一季度新品,利刃出鞘 面对困境,开立医疗积极布局新技术新产品,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业绩的反转和公司的持续发展。 2025年将是开立医疗新品推出的大年,公司有望凭借这些新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近年来,开立医疗先后推出多个系列高端彩超, 成为国内少数推出超高端、高端彩超的厂家之一,在妇产、全身介入应用方面屡获突破,三甲医院装机量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超声80平台是开立医疗在超声领域的高端新品平台。超声领域的高端全身机器S80及高端妇产机P80都建立在该平台基础上。 该平台在技术上进行了多项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其采用了先进的探头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细节,对于一些微小病变的检测能力更强。同时,在智能化方面,超声80平台集成了更多的智能诊断辅助功能。
HD-580系列高端内镜平台相较上一代内镜平台大幅提升了图像质量和临床细节表现,目前已经开始持续放量。该系列产品在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算法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能够提供更清晰、逼真的内镜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同时,在操作性能上,HD-580系列产品也进行了改进,使得内镜的插入、转向等操作更加灵活,提高了医生的操作体验。
2025年初,开立医疗内镜重磅产品HD-650顺利获证,并将于下半年正式上市销售。 该产品在业内首次推出超分辨成像功能且支持4K分辨率,提供更真实的视觉体验。搭载性能强劲的独立GPU,实现了图像处理能力与AI运算效率的突破性提升,标志着开立医疗的内镜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外科精卫系列产品,是开立医疗在微创外科领域的重要布局。 图片来源/开立官网 该系列产品包括了多种用于微创外科手术的器械和设备,如高清腔镜摄像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稳定的手术视野,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器械则在材质和设计上进行了优化,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操作更加灵活、精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
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开立医疗的血管内超声业务收入在2024年取得三倍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25年新推出的IVUS产品在技术上进行了升级,提高了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血管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同时,在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数据处理能力上也进行了优化,医生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和分析血管内超声图像,为心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图片来源/开立官网 除了IVUS产品,公司还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布局了其他相关产品,如导丝、导管等耗材。通过打造完整的心血管介入产品组合,为医院和医生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2025年,开立医疗坚定加码研发投入,一季度研发投入1.2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3.7%。积极推进医疗科技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通过“医疗设备+AI”打造数智化发展新引擎,在细分业务领域再度实现突破性进展。 在超声业务板块,公司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S-Fetus”已取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该技术能够基于动态图像对标准切面自动抓取,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内镜业务板块,已研发独立AI软件,具有AI实时智能质控功能。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内镜诊断和治疗。 通过将AI技术深度融入各产品线,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多款高端新品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开立医疗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高端化转型,业绩修复迎胜负手 2025年已接近年中,开立医疗下半年的业绩修复,取决于三大关键节点。 一是HD-650内镜平台的市场接受度,预计下半年上市后可贡献1-2亿元营收;二是海外市场的突破,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市场的本土化运营成效;三是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若全年招标金额同比增长超50%,则全年收入有望回归两位数增长轨道。 据信达证券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24.18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为4.23亿元,同比增长197.2%。这一预期能否实现,取决于高端新品放量及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情况。 尽管,一季度面临短期的财务压力和市场挑战,开立医疗的“高端化+全球化”战略,仍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AI+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在2025-2027年窗口期内,实现市场份额跃升。而坚持持续研发创新,这一战略定力,或将成为其走出短期困境的关键。 来源 | 颐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