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科兴的股东们:刺不刺激?停牌6年,创始人入狱,分红19倍! ...

解读 鹏哥
2025-7-11 15:49 17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药财社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资本之争,折腾了整整八年,横贯中美两地,科兴生物这家随着新冠疫苗火起来的公司终于在2025年7月9日迎来了结局。这个结尾不像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明确清晰,更像极了一出情节错综、反转丛生的宫斗剧 ...

 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资本之争,折腾了整整八年,横贯中美两地,科兴生物这家随着新冠疫苗火起来的公司终于在2025年7月9日迎来了结局。

这个结尾不像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明确清晰,更像极了一出情节错综、反转丛生的宫斗剧

一边是对公司控制权各说各话的“罗生门”,另一边却是令人咋舌的巨额分红——公共卫生背后的荣耀终究没能摆脱资本的影子

当年挨了不止一针科兴疫苗的你,是不是有兴趣来坐下来吃瓜围观呢?

大戏的两个主线

一个关于资本,一个关乎恩怨

2016年前后,有一家名为强新资本(1Globe Capital)的美国投资基金登场。这家基金不算出名,但它的主人之一李嘉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哈佛医学博士。

强新科技集团主席李嘉强 |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李博士名头虽响,做起事情却十分低调,他没声张也不张扬,从2013年就开始在美股市场上一点点地悄悄买科兴生物的股票

为了不惊动监管层,李嘉强琢磨出了一招:他把1300万美元拆开,用十次银行转账的方式“悄没声儿地”转到了自己女儿在加拿大的账户上,借此购买公司股票,刚刚避开了监管所要求的5%披露门槛

但这还没完呢,随后又来了第二笔,通过另一位家人的加拿大账户再转500万美元进去。就靠这一笔笔小动作,李嘉强到2017年底手里实际掌控的科兴股份,竟然达到了31%

到2018年初的股东代理权争夺战时,李嘉强和强新资本联合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等组成的买方团,合计持有约45%的投票权。

不过纸包不住火,美国证监会(SEC)终于察觉情况不对,一调查发现李嘉强还与其他投资者暗中合作,在2018年一场股东大会上,联手把创始人尹卫东和另外几名董事踢出了董事会。

科兴中维董事长尹卫东 |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李嘉强因为这事儿也付出了代价:SEC罚了他和强新资本总共29万美元

另外的故事线,则发生在科兴最核心的两名人物之间——尹卫东潘爱华。他们之间早期的关系,还颇为惺惺相惜。

尹卫东最初只是唐山一位基层防疫方面的技术人员,扎进实验室研发甲肝疫苗,成功分离出关键病毒株,却苦于没有资金实现产业化。那个时候他刚好认识了北大未名集团的潘爱华,双方一拍即合,外加一家新加坡企业合伙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

这是2001年的事儿,那年头,想自主研发疫苗不容易,这群人偏偏做成了,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支自主甲肝灭活疫苗,一战成名。

为了上市融资,2003年他们悄悄签了一个内部协议:北大未名同意将北京科兴大部分股权转到尹卫东控制的一家境外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科兴控股(Sinovac Biotech Ltd.),让它方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笔交易却也有条件:潘爱华保留实际控制地位,并出任北京科兴的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这种偷偷摸摸解决问题的“抽屉协议”,一开始还挺合作愉快。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问题也来了。

北大未名集团董事长潘爱华,2024年入狱 | 图片来自网络

双方的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越来越大。这之中既有性格上的摩擦,也有利益的冲突。潘爱华强调自己才是真正的创始人,尹卫东呢,则更觉得潘只是最早提供资金的天使投资人。

最根本的矛盾,爆发在2009年公司转板之后,当时潘爱华试图和资本大腕赛富基金一起回购北大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股权。这笔交易没成,赛富基金半路竟掉头和尹卫东走到了一起,准备私有化科兴并回归A股。一场隐秘已久的内部争斗,终于彻底公开化了。

控制权“罗生门”与现实版“全武行”

两方人的矛盾在2018年股东大会那天彻底爆发,变成了一场谁对谁错谁也讲不清的“罗生门”:尹卫东高调宣布,自己这边5个董事已成功连任。

然而,另一边潘爱华领导的北大未名却不认,直接对外公告说,55.19%股东投票否决了尹卫东等4人的董事身份,并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董事会名单。

这场看似停留在线上的争夺,没过多久就从互联网和电视屏幕走到了现实世界里,竟然直接变成了真刀真枪的“全武行”

2018年4月份,潘爱华手下的人不声不响地进入了位于北大生物城那边的北京科兴工厂,强行查封了几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还赶走了很多员工。更糟的是,那一折腾下去,直接损失了价值几百万的疫苗。

后续的冲突很快升级,潘一方又计划拿走科兴位于昌平的生产基地;只不过这一回可没成功,尹的团队已经事先有了防备。然而,双方的人马却展开了更激烈的争抢,连公司最关键的印章都成了争夺目标,也有人干出了剪断工厂电线的事,这场闹剧最后的结果,就是整批疫苗彻底报废,这回损失高达1540万元

就在潘尹你来我往激烈交锋时,曾经低调隐忍的李嘉强与他的那个强新资本,则成了关键时刻决定谁胜谁负的“第三方”。潘爱华很快与李嘉强以及其他几名资本大佬结成了“同盟军”,一起组团跟尹抢地盘。在关键的股东大会上,李仗着自己手头持股的优势,毫不犹豫站在潘一边,正式否决了尹卫东的继续连任,并推出新董事名单。

尹卫东那边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也拿出了自己的狠招。在资本市场有一种叫“毒丸计划”的玩法,本质其实就是在敌意收购爆发时,上市公司主动增发股票,把对手手里的股份“稀释掉”。尹靠这一招成功稀释了李嘉强手里的股权

此外,他同时在美国纽约地方法院递交诉讼,指控李和强新资本故意瞒报增持意图,影响市场秩序。

这下可好,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一看这乱象,根本坐不住了。2019年2月,监管层果断出手,以公司内部严重治理问题为由暂停了科兴的股票交易。这一停就是好几年,到现在都没恢复,股价停在了6.47美元,动弹不得。

然而最讽刺的是,就在股票被按下“暂停键”没多久,新冠疫情爆发了。疫情中的科兴,靠疫苗赚翻了天,2021年竟然猛赚了84.67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这相当于科兴之前整整六年利润加起来的35倍。不过,赚再多的钱,停牌没法交易,普通小股东和市场上的投资者其实一分钱红利都没捞到。

疫情下的“备胎公司”

与伦敦终局裁决

当控制权搅成一团乱麻时,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却彻底给战局带来了新的变化。早在2009年,尹卫东就另起炉灶建了家叫科兴中维的公司,没想到10年后的疫情,这个不起眼的“小备胎”竟成了扭转局面的杀手锏。这家新公司里再也没有潘爱华的影子,完全由尹卫东自己控制。

疫情之下,科兴中维迅速成为了中国新冠疫苗研发生产的主力军国家队,相关的政策补贴和资金扶持自然也蜂拥而至,2021年一个科兴中维就创下了1280亿元的营收,赚了955亿元净利润,直接跃升到全球疫苗领域顶级企业的行列。

眼瞅着科维中兴起,潘爱华自然心里不服,他认定尹把原来北京科兴的核心技术、人员资源都偷偷转移到了新成立的中维公司,从而严重损害了原公司的利益。

潘当然不愿吃这个闷亏,直接把尹团队告上了法院,而他手里的确有些证据,比如中维现任总经理高强,以前可就是北京科兴的研发总监。

与此同时,远在美国的李嘉强团队也没闲着,之前在诉讼中输掉了两次官司,居然决定一直上诉到底,甚至把案子一路送到了远在英国的枢密院

2025年1月,在英国的这个最高权威仲裁机构审理下,最终判决结果终于出来了。这场僵持多年的复杂斗争,居然是英国人最终一锤子定音:法官认可了李嘉强及强新资本最初提名的新董事会,李嘉强本人则正式被裁定成为科兴生物董事会主席。而更劲爆的是,2018年尹卫东用于抵抗收购的“毒丸计划”(专业术语PIPE交易),居然也被裁决无效了

这意味着,这家靠中国生产、新冠疫情大发横财的疫苗巨头,最后的实控权,却被英国法庭判给了一家名为强新资本的美国投资公司,而决策人正是当年低调行事、拿哈佛博士学位的华裔科学家李嘉强。

天价分红套路

用现金把对手弹药库清干净?

新董事会上台后,一场堪称震撼业界的资本行动悄然启动。这次由李嘉强一手推动的分红计划堪称离谱,总金额达7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550亿元),比起公司停牌时不到7美元每股的价格,这笔钱相当于市值翻了20倍多

按照计划,要通过三次阶段性派发现金股息,最高能达到每股124美元。如果真的实现,每股股息与停牌前不到7美元的股价相比,收益简直疯长超800%

这场名副其实的天价分红,不少人看完直呼“这哪是分红,分明就是要散伙了嘛!”官方公告里的话更直白、露骨:股息能不能继续发,接下来股东们在投票时怎么选择,非常关键

根据安排,股东大会将在2025年7月9号召开,但就在开会前,公司已经向股东提前派送了每股55美元的超高分红。而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董事会成员的留任或罢免。如果会议结果和新董事会预期的不一致,那么后面的巨额现金股息可能泡汤

这种一手派现金、一手牵股东的操作,巧妙地把分红变成了巩固董事会权力的关键“武器”,也顺便彻底把原本能和他们抗衡的尹卫东一派推到了墙角。财经圈里有人打趣:“这简直就是用现金把对手的弹药库清了个一干二净。”

而那位曾经风光一时的潘爱华,却提前黯然地退出了这场战局。今年2月,这位昔日资本大佬由于被指控在别的公司交易过程中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这事儿一度引发热议,因为他居然被曝用盖了公司公章的空白纸张造假协议,最终法院一审判处他13年刑期。可叹的是,他到最后都没能等到科兴控制权缠斗出个结局。

2025年的7月9日,再度出现了转折性的一幕。在加勒比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召开的股东大会,却成了双方新版罗生门。赛富基金的阵营发了公开声明称,在当天大会上,股东们已经坚定地投票把李嘉强董事会全员罢免,选出了包括尹卫东、阎焱、维梧资本付山等人在内的新十人董事会。

但李嘉强这边却马上发出截然不同的声明,强调会议早已经被合法“休会”了,需要等有关法院裁决出炉,现阶段成立什么新董事会纯属违法,一概不予承认。一头雾水的人们只能惊叹——这么多年过去,这出纠缠八年的大戏好像还没到落幕的时候。

尴尬的是,尽管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两边倒是异口同声表示,天价分红方案照旧推进,该拿钱就拿钱

写在最后

经过多年的撕扯,这场以“疫苗之王”荣誉与利益为赌局的权斗,终于慢慢靠近了终点。这场因技术与资本联姻而起,后因争利而上升到跨国法庭层面的拉锯战,最终落幕于外资力量与司法判决的定局之下。

虽然新推选的董事会说得很好听,表示会推进科兴回到纳斯达克重新交易、甚至谋划赴港上市,但这些宏伟目标对普通股东而言,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他们最担忧的是,这个因疫情大爆发赚了百亿的制药帝国,会不会在一轮轮相互消耗中走向空壳,曾经创下奇迹的明星公司,会不会就在这些无休无止的内斗中渐渐失去未来的动力

来源:药财社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