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抄中国作业,利好中国创新药?

解读 鹏哥
2025-5-14 14:42 11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药魔方Invest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犹如重磅炸弹在医药圈引发轩然大波。这份直指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要求政府向制药商传达价格目标,确保作为全球最大处方药采购方和资助方的美国能获得“最 ...

 美国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犹如重磅炸弹在医药圈引发轩然大波。

这份直指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要求政府向制药商传达价格目标,确保作为全球最大处方药采购方和资助方的美国能获得“最惠国”定价。

图片来源:美国白宫官网

虽然具体实施细节尚未公布,但在行政令签署前,特朗普曾透露该政策预计能使药价下降30%至80%,已让行业人心惶惶。

细看“最惠国”药品价格政策,特朗普的意图很简单,那便是全球比价,让美国民众享受低价药品。

但该方案一旦落地,带给制药企业的影响毋庸置疑。

首当其冲的便将是成熟药品和存量的创新药品种,好比PD-1等品种将会陷入“比价旋涡”,就算产品未到“专利悬崖”,也会受到竞争冲击,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如此种种,都将迫使美国制药巨头重新调整全球药品定价体系,并让它们对FIC/BIC资产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因为在这场“全球比价”的价格战中,FIC/BIC等创新资产有望凭借不可替代的优势,躲过劫难。

近些年,来自中国药企的“高性价比”创新资产,已成为美国制药企业尤为青睐的“香饽饽”。也因此,这一被戏称为“抄中国作业”的降价方案,还是被业界普遍认为或将利好中国创新资产。


“最惠国”药品定价

从特朗普透露降价到5月12日发布《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处方药定价》政令,其目的也很明确:将美国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国家的最低价格对齐,以降低美国的药品成本。

该政令中指出,美国人口占世界不到 5%,却为全球制药业贡献了约四分之三的利润。这种极不合理的失衡是制药商蓄意策划的,他们通过大幅降低药品价格进入国外市场,然后依靠在美国的超高定价来补贴降价部分。

“美国民众不应再被迫为同样的药品支付近三倍的价格,而这些药品往往出自同一家工厂。作为全球最大的药品采购方,美国民众必须能够以最惠国价格购买这些产品。

该政令显示,自该命令发布之日起30日内,美国相关部门要向制药商传达“最惠国”药价目标,让美国药价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轨。如果制药商不向美国消费者提供“最惠国”药价,政府将采取更加强硬的行动

对于进口药品,需要满足不会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构成额外风险,且能显著降低美国消费者的处方药费用。此外,该政令还要求美国商务部长及其他必要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审查并考虑对可能助长全球价格歧视的药品或原料药出口采取一切必要行动。

冲击全球药价体系

“最惠国”药价政令目前还未正式施行,但可能引发全球药价体系的明显变化。

对于部分药价较低的国家来说,可能面临药企提价的压力。部分药企的产品收入中,美国市场占比很大,为了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这些药企可能会提高在传统低价市场的药价,以缩小价格差距。

对于以仿制药为主的国家而言,在“最惠国”药价下,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市场的收入可能将不及从前。当收入压力逐渐增大时,或许这些国家的药物研发会被迫转型。

而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如这一政令实施,无疑对其布局多年的战略带来很大的挑战。成熟药品在同类产品“价格围剿”下即使未到“专利悬崖”期,也难以获得充足的市场回报。这也迫使跨国药企更加“急需”FIC/BIC药物,以维系定价权和利润。

此外,跨国药企为应对利润下滑,可能会重新分配市场资源,优先保障高利润地区。

其研发投入的变化也会影响全球研发的节奏和方向,为寻求更低成本的研发资源,促使其对全球研发资源重新进行配置,部分研发活动可能向具有成本优势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对于中国药企而言,一方面可以凭借成本优势,或许会加速抢占美国仿制药市场,改变全球仿制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可以凭借技术创新优势,为自己及跨国药企提供FIC/BIC产品,获得更多定价权和议价权

创新药的投资也可能因美国药价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若“最惠国”药价政令实施,药企在美国市场的利润预期会发生改变,使得资本为追求更高回报,从美国市场流向其他地区,推动其他地区医药创新发展。

“国服”早已开局

与集采相同的是,美国“最惠国”药价也想让患者更低成本获得药品;但不同的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中国医药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仿制药发展和创新药迅速发展时期,药品集采也在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进入新阶段。

医改下的“腾笼换鸟”也从降低药品耗材费用逐步升级为将集采中腾出的费用首先向人民群众释放改革红利,同时为促进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药、新诊疗项目进入临床应用腾出空间,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创造条件。

仿制药集采降低药品价格,实现 “腾笼”,前八批集采药品中,采购金额从2019年的3486.6亿元降至2023年的1862.2亿元。而创新药也实现了“换鸟”,2019年至2023年国谈创新药金额逐年增长,从494亿元升至1389.1亿元。

对于部分传统药企来说,已拥有数年时间来适应集采和逐步创新转型,在仿制药、创新药、成本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已有成功经验。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经过与集采的“磨合”,在创新想法和真正的商业化中已逐步建立起既可覆盖成本又具国际水平的药物研发体系。

不同于中国的药品定价体系,美国药品定价体系本不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由市场机制决定。

其药品价格主要由药企、批发商、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保险机构等多方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确定。

其中,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在药品定价中起着关键作用。PBM 掌握处方出口,通过制定药品目录、与药企谈判获得折扣和返点、与药店谈判获得折扣以及与支付方谈判明确保险支付价。

当一个靶点只有独家药品时,PBM 获取的返点较少,药企话语权较大,可采取高标价和高净价模式。但随着仿制药、me - too药和生物类似药等竞品上市,药企为竞争会通过降低净价、提高返点来应对。而这次的“最惠国”药价的政令可能会更早冲击PBM端。

或许30天之后,特朗普政府会发现,在降低药价以惠民众方面,中国的“作业”并不好抄。

来源:医药魔方Invest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