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发文!新一轮医疗反腐升级10月19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中山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附属医院监督持续提升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点名医疗腐败,并着重强调大数据手段在锁定医院腐败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医 ...
中纪委发文! 新一轮医疗反腐升级 10月19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中山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附属医院监督持续提升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点名医疗腐败,并着重强调大数据手段在锁定医院腐败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指出,医疗反腐不仅要坚持标本兼治,更要着力“治未病”。紧盯整治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监督模块,能够有效提升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 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通过大数据预警,有效防范医院廉洁风险的措施: 自从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嵌入价格在线审核数据模块后,这一智能手段不仅将医生不合规的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还将持续督促管理部门梳理分析不规范诊疗行为,尤其是背后存在的廉洁风险,实现从“被动接报”到“主动发现”的监管模式转变。 今年以来,中山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制定方案,要求各附属医院深入查找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一项年度选题任务进行补强。 各家附属医院均在建设智能监督系统、构建大数据预警机制等方面开出大数据思维的“药方”,赋能精准监督提质增效。 在涉及面广、对象繁多、事项庞杂的医疗医药领域,大数据监督帮助医院更加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中山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赋能,结合各医院实际以点带面,把精准监督融入医院发展各环节。 可见,在事项庞杂的医疗医药领域,通过用数字化手段穿透分析、顺藤摸瓜,高效筛查异常数据、精准发现问题,为反腐败安上科技“透视镜”,促进监督提质增效。 中纪委多次点名: 大数据成医疗反腐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国家多部门密集部署医药反腐行动。要求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以及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行风及腐败案件,持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其中在监管手段上,中纪委多次强调大数据技术对锁定医药领域腐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5月份,中纪委官网发布《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打好防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组合拳"》。指出与传统腐败行为相比,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呈现出更强的伪装性、隐蔽性。针对性提出: 随后中纪委发布《创新笔谈 | 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再次强调大数据手段在反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 层层信号不断释放,下一步的全国医疗领域反腐方向,已基本确定。 在医疗反腐“数据化”时代,以往隐蔽复杂的违法违规问题也能被接连揪出,这种“数据透视”能力,也让医药购销领域利益链无处遁形。 医疗反腐“数据化”时代, 一查一个准!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至今已有超260名医疗系统内“关键人物”被查,其中不乏院士、厅官、三甲医院书记院长。
.... 其中,大数据手段被多地监管部门高度推崇与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目前,全国有多家医院通过大数据,深挖线索,揪出一批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如:
当然,大数据在医疗反腐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锁定腐败线索上,还体现在对腐败行为的精准打击上。 可见,不管多隐蔽复杂,大数据都能一一揪出,并永久记档。不管是药品耗材采购中的高价猫腻,还是医疗器械招投标背后的不正当交易,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细节被大数据捕捉到,必然一查一个准。 这也 “倒逼” 所有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必须尽快优化自身运营流程,强化内部风控体系,警惕被大数据 “盯上” 。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