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互联网医疗行业出现新动向。10月7日,平安好医生对外宣布高层人事调整,原董事会主席兼CEO李斗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接任董事会主席,前百度大健康事业群负责人何明科出任新CEO。 ...
国庆假期刚过,互联网医疗行业出现新动向。 10月7日,平安好医生对外宣布高层人事调整,原董事会主席兼CEO李斗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接任董事会主席,前百度大健康事业群负责人何明科出任新CEO。 这已经是继9月底京东健康换帅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又一起重要人事变动。市场对此颇感意外,因为李斗任职仅两年便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也不错。根据财报数据,公司营收达25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净利润同比翻倍。 在业绩向好的节点突然换帅,外界猜测平安集团可能另有战略考量。新管理层的到来,能否带领平安好医生突破对集团资源的高度依赖,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占据主导的市场中打开新局面,这是行业关注的问题。 01 李斗的离任时机确实让人意外,2023年10月接任时,平安好医生股价只有6.5港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18港元附近,涨幅接近三倍。在他任内,公司完成了一次关键转型。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他主导将集团居家养老业务并入平安好医生,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落地。今年上半年,养老服务收入达1.72亿元,同比增长263.9%,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李斗上任后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财报显示,管理费用率从2023年的31.69%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4.86%,销售费用率也降至15.23%。这些数字背后是大量的组织优化,员工数从2020年的4226人削减至2023年的1753人。 虽然过程艰难,但这些调整为后续盈利打下基础。2024年中报显示,平安好医生在连续亏损九年后终于实现扭亏,今年上半年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 新的管理架构由两人分担,53岁的郭晓涛现任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CEO,此前担任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在波士顿咨询和韦莱韬悦都有过工作经历。今年3月他就加入平安好医生担任非执行董事,对公司业务已有了解。 46岁的何明科则有着不同的职业路径,他在58同城担任过联席总裁,2021年加入百度创建大健康事业群,主导孵化"灵医大模型",在AI医疗方面有实际操作经验。 花旗研报认为,新管理层的任命显示了母公司的支持态度,预计会产生更多协同效应。大摩的分析更具体,指出目前平安集团在金融付费用户中的渗透率约8%,企业付费用户中约5%,新团队有利于获取更多集团层面的资源支持。 02 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来自F端(平安集团个人金融客户)的收入为14.32亿元,同比增长28.5%;B端(集团渠道企业客户)收入为5.27亿元,同比增长35.2%。这两部分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的78.3%。 换句话说,公司近八成收入依赖平安集团的客户资源。这种模式带来稳定的客源,但也限制了独立获客能力的发展空间。 李斗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但没有找到“走出去”的路径。这个评价或许道出了此次换帅的部分原因。 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更能说明问题,京东健康今年上半年营收达353亿元,是平安好医生的14倍;归母净利润26亿元,也远超平安好医生的1.34亿元。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背靠电商平台,有天然的用户流量优势,医药电商营收占比接近九成,业务定位清晰。平安好医生缺少这样的流量入口,在流量竞争中处于弱势,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垂直业务。 不过资本市场对整个行业都保持乐观。年初至今,平安好医生股价累计上涨超210%,京东健康涨幅也达120%,阿里健康上涨超60%。这说明互联网医疗行业整体向好,但各家公司的差距依然明显。 平安好医生10月9日收盘价为17.59港元/股,总市值380亿港元,而京东健康市值已经超过千亿港元。 何明科的加入可能带来一些新变化,他在百度期间推出的灵医大模型,包括面向普通用户的健康智能体、面向医患的在线医疗Copilot、面向医院的AI智慧门诊等五款产品,覆盖了患者、医院和药企端。这与平安好医生的AI战略方向一致。 但何明科面前的挑战也很明显,平安集团通过“以股代息”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2.74%,公司已经并表进入集团合并财报。这意味着平安好医生虽然独立运营,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平安集团,何明科的操作空间可能受限。 其次,公司刚刚实现扭亏,经营压力仍在。AI大模型的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如何平衡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关系,需要谨慎把握。最后,作为外部空降且非“平安系”的高管,何明科需要处理好与集团体系的关系。 “平安系”的强势在汽车之家、陆金所等公司都有过体现,如何形成合力而非内耗,考验新CEO的协调能力。 来源:泓流Fl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