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I医疗们排队港股

解读 鹏哥
2025-10-16 16:05 32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智药局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AI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医疗健康领域被公认为最具变革潜力的前沿阵地。就在最近,AI医疗市场又被点燃了一把火,两家AI医疗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森亿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在主板挂牌上 ...

 AI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医疗健康领域被公认为最具变革潜力的前沿阵地。

就在最近,AI医疗市场又被点燃了一把火,两家AI医疗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森亿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在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中称,森亿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好医生云医疗递表港交所,公司表示在中国基层医疗赋能服务行业排名第二,是唯一以数智化 + AI辅助赋能的综合平台。

除上述公司外,今年还有多家AI医疗相关公司已经向港股递交招股书,排队上市。

目前港股排队上市的AI医疗企业,覆盖了医院解决方案、药物研发、医学影像和健康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

2025,AI医疗排队港股

无论是创新药,还是AI医疗,港股都是企业上市的主要选择。

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迎来历史性的IPO热潮,67家企业扎堆港股、A股递表或上市,其中港股以54家的绝对优势成为主战场。

相较于A股,港股市场对新兴科技行业的认知可能更为成熟,有望给予技术领先的AI医疗企业更合理的估值。

例如,港交所的18A章和18C章,为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提供了包容的上市通道。

因此,AI医疗健康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不同的上市路径

例如,森亿医疗、微医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递交申请,该章节专门为特专科技公司设计,晶泰科技则是该规则下第一家上市公司。而德适生物则依据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

而在这之前,已经有数家户联网医疗公司登陆港交所,例如讯飞医疗、医渡科技、云知升、京东健康等,都在大力押注AI技术。

可以确定的是,AI医疗行业正从单点技术应用,向与医疗流程全链条深度融合转型,这构成了企业冲击资本市场的基本面。

可以预见,未来的港股AI医疗板块,将不再局限于医院信息化或AI制药等单一领域。上市企业将呈现多元化和垂直化的特点。

商业化的长期考验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既是融资为公司寻求更大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拷问。

AI医疗行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盈利周期长,绝大多数企业短期内难以满足主板的盈利要求。

目前,排队港股的AI医疗公司们,涵盖了医院解决方案、AI制药、健康管理平台等不同赛道,展示了差异化的商业化路径。

绝大多数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也让资本市场对这类企业有较大的疑虑。

AI技术在不断进步,应用场景也在拓展,但整个行业仍在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尽管多数企业尚未盈利,但市场密切关注其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亏损收窄等积极信号。

例如,英矽智能在2022至2024年间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从63.4%显著提升至90.4%,年内亏损大幅收窄,从2.22亿美元大幅收窄至1709.6万美元。

得益于AI医疗浪潮的爆发,森亿医疗则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1.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34%,净亏损0.97亿人民币,同比亏损收窄5.39%。

在已经上市的港股AI医疗公司中,也可以看到营收与亏损改善的情况。

2025年上半年,讯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30.2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74亿元,亏损相比于去年同期收窄。

未来,拥有清晰护城河、商业化路径明确且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的平台型或细分龙头公司,将享受估值溢价。

而那些技术壁垒不高、商业化缓慢、仅靠概念支撑的企业,可能面临流动性枯竭和估值持续下行的压力。

但整体而言,AI医疗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新兴市场,有强劲的增长空间。

2025年国家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等政策,正强力推动AI在医药研发、生产、诊疗等全链条的应用。这为行业描绘了清晰的增长蓝图,激发了市场热情。

总的来说,AI医疗企业集中赴港上市,是技术成熟、市场需求与资本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AI应用于从赋能传统医疗到以大模型为基础的创新服务,但成功之路依然需要经受住临床价值和商业可持续性的考验。

来源:智药局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