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亿市场蒸发!IVD集采中场暂停,50%中小企业即将消失

解读 鹏哥
2025-7-7 16:22 1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2025年,IVD集采,似乎突然停下了脚步!自去年12月30日,安徽省牵头28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集采“肿标十六项、甲功9项”落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两个牵头全国集采联盟的安徽、江西医保局还是国家医保局发文中,均没 ...

 2025年,IVD集采,似乎突然停下了脚步!

自去年12月30日,安徽省牵头28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集采肿标十六项、甲功9项”落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两个牵头全国集采联盟的安徽、江西医保局还是国家医保局发文中,均没有明确提及"新IVD集采项目"

这场自2021年安徽拉开的IVD的集采,历经5轮,似乎要告一段落了。230亿的市场消失,最终换来了2025年Q1 行业整体跌幅达五年来最大值。

IVD的集采告一段落,2025一场针对检验科的改革正在重构IVD行业的生存革命。

从检验收费下调、到飞检之下“检验套餐解绑”、再到检验结果互认,这种高强度、短周期的政策执行,使得医院和IVD企业几乎没有缓冲空间

随后接连传出IVD企业一诺生物和合医学璟泓科技和创生物立凯生物蓝韵生物创怀医疗破产或资金链断裂有数据统计,预计未来3年将有50%的中小企业出局

2025年,对于IVD企业而言活下去才是终极命题。

01

230亿市场消失!IVD集采暂停

截至目前,总共开展了5轮大的IVD联盟集采。

从数量来看,四年时间过去,常规生化、发光项目基本已全部纳入集采,检测项目已经达到134项

其中3轮生化集采均是江西省牵头,共计90项分别是2022年12月肝功生化、血脂共计26项;2023年12月肾功、心肌酶共计29项;2024年10月糖代谢、肝功能、肾功能共计35项。2轮发光集采均是安徽省牵头,总计44项分别是2023年12月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糖代谢两项等共计19项;2024年肿标16项,甲功9项共计25个项。

5轮集采后,市场到底消失了多少?

从金额来看,生化领域消失约70亿,免疫领域消失约160亿,合计230亿的市场消失

而这些消失的市场,都体现在了IVD企业的财报和销售的数据报表上。从IVD上市公司的2024年年报,以及2025Q1季报的披露,行业一片哀嚎。

70家IVD相关企业中,2024年有25家亏损,大部分是营收利润双减的情况。其中67家企业的净利润之和,仅剩34亿。众多IVD企业都处在亏损和亏损的边缘

不仅如此,2024年,118家IVD上市公司人员共19.4万人,同比-3%裁员5000多人。有78家出现不同幅度的裁员,占比66%。从裁员情况来看,迪安诊断、乐普医疗、金域医学位居前三。

这只是开始,如果说2024年大家还能拼一下数据的话,2025年Q1的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

2025年Q1 IVD企业出现了断崖式下跌:60家上市国产IVD企业中仅9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行业整体跌幅达五年来最大值。IVD头部如迈瑞净利润下滑16.81%、万孚下滑13.37%、安图下滑16.76%、乐普下滑21.44%、九强下滑30.99%、亚辉龙下滑84.63%、迪安下滑190.66%......

并且,2025年裁员朝着“大动脉”砍,从研发、管理层下手。5月27日,受业绩影响,5月27日,达安基因董事会与管理层大换血。最近小红书,也发现很多IVD试剂研发的小伙伴失业。“投了上百份简历,降薪40%转岗技术支持,依然无人问津。”拥有5年IVD研发经验的小红书博主自2025年初被裁员后,始终未能找到新工作。

这并非孤例。某招聘平台调研显示,IVD行业求职者平均空窗期已延长至6-8个月。这场集采引发的裁员潮还将继续。

而这场冲击,对IVD的行业确实太大了。

面对行业下行,安徽、江西两个牵头省份率先在年初2025年工作报告中强调:暂时没有继续牵头IVD联盟集采的动作

  • 2月8日,江西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核心工作是推动医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未明确提及IVD集采下一步动作。
  • 2月19日,安徽省医保局官网公布《省医保局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关于集采的描述:落地执行新批次国家药品和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开展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今年暂时没有继续牵头IVD联盟集采。

IVD的集采,要告一段落了

02

新“风暴”,席卷检验科

IVD的集采告一段落,但是另一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当一众IVD头部还没从5轮集采缓过神,一场针对检验科的改革正在重构IVD行业的生存革命。

首先就是针对检验收费下调

此前在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就进行了2轮检验调价。

具体来看,第一批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等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第二批围绕糖类抗原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甲胎蛋白测定等10个量大价高、区域价格差异大的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要求不高于每项50元,各地上下浮动不超过10%。

进入2025年,多地医保局开始亲自下场进行检验项目价格调整:

  • 4月29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调整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本次共计有54项检验项目收费下调,最高降幅91.67%且涉及项目的进口试剂加收项均被取消。
  • 5月23日,江苏医保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的文件。本次共计有34项检验项目收费下调,最高降幅66.67%
  • 5月29日,青海省医保局发布消息,关于拟调整心肌酶及肾功能检验等9项医疗服务项目。所有产品,不分方法学,不区分医疗机构等级,统一收费。降幅最大的肌红蛋白,从原来收费65元,调整为15.5元,降幅达76%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VD常规检验项目在2025年大幅降价并在未来实现全国统一收费已是大势所趋

其次就是飞检之下“检验套餐解绑”

4月1日,国家医保局推动的DRG控费背景下的医保飞检,导致检验套餐解绑,对于IVD而言,成为新的不确定因素。

随后,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临床检查检验工作的通知》,正式为套餐解绑打上官方烙印。首次提出最少够用”原则,重点关注:重点关注血尿便三大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免疫、肿瘤标志物、人体基因检测等检验项目组套中是否存在必要性不强或重复的项目。

该政策动了IVD最大的“蛋糕”对于IVD企业来讲,集采只是将价格降到合理,而套餐解绑,是直接将检验项目剔除

对于医院而言,剔除捆绑的非必要项目,将使单次检测收费金额大幅降低,直接冲击检验人的收入结构,传统检验科绩效与检测套餐数量及金额挂钩的模式难以为继。

最后就是检验结果互认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2025年底,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2027年,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2030年,全国互认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从某地官方通报的数据显示,检验结果互认,年度给当地减少了30%的重复检测

进入2025年,各省市检验结果互认明显加速,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互认的项目超过100项。其中京津冀鲁地区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1118家,互认检验项目达到60项陕甘青宁新晋蒙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验结果区域互认项目共64项川渝两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达到222项

并且4月15日,湖北、河南、湖南、海南、山西、江西、广西、宁夏八省临床检验中心又联合发起“临床检验与结果互认工作联盟”,进一步加速推动检验结果互认

这种高强度、短周期的政策执行,使得医院和IVD企业几乎没有缓冲空间

03

“活下来”

2025年IVD终极命题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口罩时代,IVD行业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狂欢”。在享受检测高爆发的同时,IVD"过度生长"。彼时,IVD市场从增量市场竞争,快速过渡到存量市场竞争。随后激进扩产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市场出现普遍的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行业一度陷入停滞。

后续叠加集采、检验科整顿,2025年,IVD终于迎来了至暗时刻

裁员与利润下滑是最直接的表现,并且随着集采头部效应,IVD优势资源开始集中前排。但对于头部而言,也不好过。

医院回款周期延长也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有 IVD 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过270天已成常态,相当于全年销售额的70%以上被医院占用,这直接吞噬了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头部IVD,正在遭受“现金流窒息”的致命打击。

对于没能挤上集采牌桌的企业,今年以来,接连传来企业破产、倒闭或暂停生产的消息。

3月21日,江苏一诺生物科技传出破产消息;5月8日,和合医学资金链断裂,宣布旗下12家子公司陷入经营困境;5月20日,挂牌新三板的璟泓科技股票停牌,或将破产清算;同日,江苏和创生物科技宣布暂停生产;5月22日,立凯生物面临破产清算;5月25日,成立10年的蓝韵生物面临破产;同日,国内POCT血球的先驱者创怀医疗面临倒闭......

有数据统计,预计未来3年将有50%的中小企业出局

2025年,对于IVD企业而言活下去才是终极命题。

部分IVD也选择通过不同策略抵御如今行业下行压力:新产业通过技术和供应链突破,巩固在高端发光领域优势地位,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0.12%,净利润同比增长2.65%。圣湘生物在呼吸道检测试剂方面实现放量,同时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如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检测试剂、SansureSeq1000高通量测序仪等,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21.62%,净利润同比增长13.22%。

部分企业则选择“出海”,打造IVD第二增长曲线。迈瑞医疗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164.3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为44.75%,是业绩增长重要动力源;新产业2024年海外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同比增长27.67%。

目前政策下已经让IVD全行业“伤筋动骨”。面对如今多重压力,市场给出不一样的声音:该让IVD行业修养一口气了,否则未来几年不是比谁增长的快,而是比谁这下降萎缩的慢!

而IVD集采的暂停,似乎就是一个信号。

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

危机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唯有回归技术本质、筑牢合规底线,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活下去的前提不仅是“熬过冬天”,更是“准备好春天”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