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在2025年全行业的困局,在2024年最后一天的那场史上最大规模集采已露端倪。但2025年一季报的集体披露,让严酷的生存挑战呈现得更为清晰。从数据来看,头部外资IVD企业正面经受了第一波冲击波。除了西门子诊断的财 ...
IVD在2025年全行业的困局,在2024年最后一天的那场史上最大规模集采已露端倪。但2025年一季报的集体披露,让严酷的生存挑战呈现得更为清晰。 从数据来看,头部外资IVD企业正面经受了第一波冲击波。除了西门子诊断的财年划分不同外,传统的四大家“罗雅贝西”中的罗氏诊断、雅培和丹纳赫都在其财报中首次明确指出,由于中国集采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政策的影响,IVD业务的业绩出现了下滑。
但是这不是 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高端市场竞争力方面仍存在不足,而这不是短时间可以轻易跨越的课题。 接下来,关税的影响开始迫近。 01 IVD外企 或许集采比关税挑战更大 罗氏诊断营收34.91亿瑞士法郎(约合42.3亿美元),若不计入中国市场的业绩,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实现了约5%的增长。 按业务细分:分子实验室业务增长2%(CER),病理实验室业务增长11%(CER),核心实验室业务下降1%(CER),近患者护理业务下降5%(CER)。
按地区细分:
罗氏诊断首席执行官Matt Sause表示,尽管面临挑战,公司在华的设备安装量“表现强劲”,中国依然是一个“关键市场”。 丹纳赫的诊断业务涵盖贝克曼库尔特、赛沛、徕卡、雷度米特四大品牌。 核心业务分析:
地区分布来看:
丹纳赫预计2025年关税新增成本数亿美元,主要通过供应链调整;价格传导,对部分产品实施附加费;成本节约,通过自动化和本地化生产等,抵消关税影响。 对于雅培而言,诊断业务是其在Q1唯一下滑的部门。 按业务细分:
雅培预计美国新关税政策预计新增数亿美元成本,将通过生产布局调整、供应链调整、附加费和生产力提升等来抵消关税影响。 02 IVD本土企业 谁能屹立于大考之下 从本土IVD企业的业绩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达到了近五年来最大的跌幅。 企业普遍面临亏损的困境,例如,迈克生物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7.22%,净利润更是暴跌了80.09%;润达医疗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9.81%,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包括:体量更大、涉及企业更多的IVD集采开始进入执行阶段,直接冲击了企业的利润;DRG/DIP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这迫使医疗机构必须压缩检测成本。 此外,经销商库存积压问题日益严重,行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比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导致企业面临资金流动性压力。 从Q1数据来看,那些依然保持增长的企业,国际化和差异化是它们脱颖而出的关键。 以新产业为例,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到11.25亿元(增长10.12%),其中海外主营业务收入高达4.84亿元(增长27.03%)。试剂类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约40%,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增至43%,同时海外综合毛利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及韩国新增子公司,目前已有14家子公司实现本地化运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圣湘生物一方面在呼吸道检测试剂方面实现放量,陆续推出了副流感病毒1、2、3型核酸检测试剂和人偏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另一方面,通过推出具有差异化的新型产品来抢占市场先机,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检测试剂,弥补了现有乙肝临床诊疗指标的不足;2025年推出的SansureSeq1000高通量测序仪,有望抓住国产替代的机遇期。 此外,通过丰富产品矩阵来打造完整的诊疗闭环。2025年初,圣湘收购了中山海济100%的股权,进军生长激素领域,并与其诊断试剂形成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服务。此外,公司还通过CVC模式加大对真迈生物、英国QuantuMDx、安赛诊断、美国FirstLight等公司的投资合作,持续强化在分子、免疫等领域的布局。 中国IVD市场在过去五年中经历了大起大落。 2020年疫情的冲击导致市场出现分化;2021年新冠带来的红利达到顶峰;2022年抗原检测推动了市场的增长;2023年随着新冠热潮的退去,市场感受到了调整的阵痛;2024年政策的影响开始显现;直至2025年,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业内人士表示,第一季度已经充满挑战,但第二季度可能更加艰难。 03 从“价格战”迈向“价值战” 过去三年,IVD领域实施的集采,已覆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糖代谢、术前八项、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等在内的大多数项目。据医保局数据,集采在生化领域节约了约70亿元人民币,在免疫领域节约了约160亿元人民币。 2025年,IVD集采的步伐会放慢么?从传递出的信号来看或许并非如此。 年初,安徽、江西医保局这两大IVD集采联盟牵头省份在今年的任务计划中,都未明确提及新开展IVD集采项目。此外,先前有消息称IVD集采今年将不会执行。 然而,4月23日,安徽省医保局宣布启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4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的拟中选产品价格填报工作,涉及对拟中选产品的全国省级挂网最低价的填报。 紧接着在4月27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酶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中选产品价格联动的通知。 尽管“集采”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显然“控费”的步伐不会停止。预计2025年,集采的焦点可能会从“扩围降价”转变为“稳价提质”。 而参考此前国家医保局部署开展了“四同药品”(即同质量、同标准、同价格、同监管)挂网价格的治理,未来IVD或许也将加入“四同”治理。 或许,更为确定的是,技耗分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协同推进。根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程,各省需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完成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集采形成合力,通过“技耗分离”原则降低耗材占比,引导医疗机构提升技术劳务价值。 对于IVD产业而言,这或将打破“低价设备与配套试剂闭环”模式。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