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降薪,难道不怕以后没人学医吗?

解读 鹏哥
2024-12-24 13:42 23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艾小可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最近看到一个热门讨论让我陷入深思。很多人对医护人员待遇下调拍手叫好。他们仿佛觉得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但我想问问,几年后你生病时,还能找到好医生吗?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我想分享一些第一手的观察。现在医院里 ...

 最近看到一个热门讨论让我陷入深思。


很多人对医护人员待遇下调拍手叫好。

他们仿佛觉得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但我想问问,几年后你生病时,还能找到好医生吗?

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我想分享一些第一手的观察。

现在医院里的气氛确实有些不一样了。

很多同事开始调整工作节奏,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加班。


诊疗量自然就下降了。

有意思的是,最着急的不是病人,而是医院的行政后勤部门。

他们开始频繁下到各个科室做思想工作。

讲奉献精神,讲责任担当。

但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临床医护躺平,意味着创收减少。

而后勤部门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医院的整体业绩。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

当时的解决方案是降低准入门槛。

其他科室考试要360分,儿科只要350分就能过。

如今这个情况似乎又要重演。

但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

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降低标准真的是个好办法吗?

最近听说要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这个政策背后的逻辑耐人寻味。

一方面是控制医保支出。

另一方面似乎在为未来的变革铺路。

当公立医院的医生开始分流。

民营医疗市场或许会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普通医护人员,我们更关心的是病人的感受。

无论体制如何变化,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

毕竟,医者父母心,这是不会改变的初心。

记得前几天,一位老大夫跟我聊天时说了句话。

"现在的医生,比起赚钱更怕的是担责任。"

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医疗事故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每个医生心头。

稍有不慎,多年的职业生涯就会毁于一旦。

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还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手术?

有多少人还愿意接诊疑难杂症?

最近科室里年轻医生考其他证书的越来越多。

有人在考公务员,有人在考教师资格证。

他们说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些都是医疗行业的危险信号。

专业人才的流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补充。

而且医学是一门需要经验传承的学科。

老医生带新医生,新医生再带更新的医生。

这个链条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我常常在想,十年后的医疗行业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对医护人员拍手叫好的人。

到时候会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医疗改革确实需要,但方向要把握准确。

否则,受伤的不只是医护人员,更是整个社会。

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医疗资源更合理地分配。

而不是把医护人员逼向悬崖。

医生和病人本应该是同一战线的战友。

为什么现在反而成了对立面?

未来的医疗格局会怎样演变?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艾小可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