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夜暴富”的九安医疗,现在怎么样了?

解读 鹏哥
2025-11-4 17:46 1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风停之后,何以飞翔?新冠疫情红利消退的第三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剧烈的分化仍在继续——那些凭借疫情需求一飞冲天的企业,大多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从东方生物到热景生物,从英科医疗到康泰医学 ...

 风停之后,何以飞翔?

新冠疫情红利消退的第三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剧烈的分化仍在继续——那些凭借疫情需求一飞冲天的企业,大多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

从东方生物到热景生物,从英科医疗到康泰医学,一个个“抗疫明星”在潮水退去后显露疲态,股价腰斩、营收暴跌者比比皆是。

但在这片哀鸿遍野中,九安医疗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净利润逆势增长16.11%的答卷,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3亿元,成为行业里最醒目的“例外”。

为何九安医疗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宿命?它做对了什么?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资产配置密码与战略转型智慧?

01

借风而起:

20年磨一剑的国际化征程

九安医疗的国际化探索,起步比许多人想象的要早,其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达二十余年、分阶段演进的战略过程

故事始于1995年,几位天津大学毕业生经过十个月钻研,成功研发国内首创的KD-322型九安电子血压计,产品上市首月即销售1000台的成绩充分验证了市场潜力,九安医疗前身柯顿公司由此诞生。

在凭借自主产品打开局面后,2002年起,九安医疗果断将目光投向海外,与其国内市场主打自主品牌的策略不同,九安海外市场最初主要是为国外大型品牌进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贴牌生产的模式。这一选择看似保守,却让九安在起步阶段成功避开了品牌认知的壁垒,凭借过硬的研发制造实力率先切入全球供应链。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7年,当智能手机浪潮席卷全球时,九安医疗敏锐地捕捉到了移动互联网与医疗结合的无限可能。

两年后,他们做了一次大胆尝试——让电子血压计与苹果设备相连,通过iPhone、iPad来管理健康数据。

这个创新构想得到了苹果公司的积极响应,也成为了九安向智能硬件制造商蜕变的关键一跃。到2009年左右,九安的产品已出口至60多个国家,其在德国电子血压计市场的份额甚至超过50%,年出货量成功跻身世界前列。

然而,九安医疗的雄心不止于此,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九安医疗不愿只做贴牌生意,2010年,公司在硅谷设立子公司,注册iHealth品牌,并在A股成功上市。这三步棋,标志着九安正式开启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战略转型。

转型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2010至2013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利润下滑、新能力建设的三重挑战下,九安业绩持续承压,甚至在2013年出现亏损。

“希望转型成功就意味着需要付出代价。”董事长刘毅的这番话,道出了所有转型企业的共同困境。“我们以前只懂硬件,现在需要构建App、语音、熟悉美国市场的团队,这些原来都是完全没有的。”

尽管艰难,九安始终坚信全球化机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产业革命,会产生行业洗牌的机会,”刘毅说,“抢先布局全球视野,一定能弯道超车。”

事实证明,这样的坚持是值得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成功走出低潮,逐渐从一个不入流的电子血压计厂,成长为年出货量世界前三的主流家用医疗器械供应商。

从占据国内市场到发展国际贴牌业务再到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九安医疗积累了深厚的国际化底蕴,于是当新冠疫情来袭时,九安医疗也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其在美设立的子公司、早已建立起的iHealth品牌信誉、对美国FDA认证流程的熟悉,以及与各大渠道商建立的稳固关系,共同构成了其快速响应疫情的独特优势。

2021年,iHealth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得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并迅速引爆市场,这一关键契机也使得九安医疗实现了从一家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消费品牌的华丽跃迁。

02

筑渠引水:

将短期红利转化为长期资本

风口下的九安医疗,其爆发力有目共睹。

在美国相关部门多次巨额订单的助推下,九安医疗2022年营收、净利润飙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价从2021年11月的2.5元/股(前复权),最高涨至次年一月时的85元/股(前复权),两个多月涨幅超30倍,被誉为“跨年度最强妖股”。

业绩方面,九安医疗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暴增超16倍,一度超过国产器械老大迈瑞医疗,成为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中的“新科状元”。

彼时风头正劲的九安再次展现出了难得的前瞻性与战略定力,在众人追疫潮、逐疫利之时,悄然开始探索后路。这一次,九安不走寻常路,将关键筹码向了投资理财。

回看九安医疗的证券投资史,大致可以其新冠疫情后获得的巨额利润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九安更多是一个保守的“理财新手”。早在2014年,公司曾以不超过2.2亿元自有资金配置低风险保本型理财,但受限于资金规模,这一阶段的投资仅为临时增值手段。

2020年-2022年的业绩高速腾飞期,如何管理这笔“泼天富贵”,并应对后疫情时代主业收入的回落,成了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受益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巨额现金存量,这一时期的九安投资组合更显多元,对象包括小米集团、Essenceiseed基金,后期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长至60.44亿元。

2023年起,随着新冠相关收入大幅回落,投资逐步成为九安平滑业绩的关键支柱,其投资布局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特征,其公开市场配置包括小米、小鹏、腾讯、英伟达、纳斯达克100ETF、美国国债等,在私募股权领域,通过参与大型科创母基金,九安医疗得以布局硬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为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进行长期战略铺垫。

这套精密的资产配置机制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在公司营收下降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增长,超11亿元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关键的“稳定器”。

总的来说,九安医疗通过将其巨额利润投入系统性的资产配置,聪明地将“一次性红利”转化为了能够持续产生回报的资产。

03

深挖航道:

双主业架构下的战略定力

当数百亿现金涌入账上,九安医疗面临着所有暴利企业都会遇到的经典困境:是大举扩张,还是坚守本业?九安选择了第三条路——建立制度化的“双主业”架构。

在这一体系中,投资业务被提升到与医疗主业并行的战略高度,通过专业化的大类资产配置,目标实现6%-10%的年化回报。

这套“双主业”模式下,九安医疗试图走通一条 “以投资养主业、以时间换空间” 的独特发展路径,利用投资业务带来的利润进行股份回购、分红,并持续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同时在其核心的慢病管理领域进行长期、深耕式的布局。

2025年10月13日,九安医疗又宣布了新一轮股份回购方案,宣布再度抛出股份回购计划,拟动用3亿至6亿元自有资金及专项贷款,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025年,九安已完成约2.04亿元回购并注销近3000万股,以提升股东价值和每股含金量。此外,九安还重金投入连续血糖监测(CGM)等“下一代爆款”的临床与认证并推动iHealth品牌从临时防疫物资向家用常备健康消费品转型。

股权回购、持续研发、渠道深耕三步走,真金白银正精准回流至主业血脉。

如果说投资业务是九安的“加速器”,那么其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布局,则充分展现了企业的战略耐心。

九安医疗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这个看似“重”且“慢”的业务,恰恰是九安最坚定的长期赌注。

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患者在线下完成初诊后,通过智能医疗设备采集数据,借助手机APP与照护团队互动,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

当前九安医疗正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同步加速推广这一模式。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数据,在中国,该业务已拓展至全国约50个城市,在424家医院开设了照护门诊,总共管理着超过36.6万名糖尿病患者,在美国已与约74家诊所及394名医生合作,服务了约2.1万名患者,并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基于iHealth品牌在疫情期间建立的全球渠道信誉,九安正加速推进产品的迭代与拓展。在呼吸道检测领域,公司已推出覆盖多种病原体的三联检产品,并计划升级至四联检;在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持续血糖监测(CGM)领域,九安正全力推进国内临床,目标在2026年完成认证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对“跨界”保持着高度克制。管理层明确表示,将持续深耕于IVD、家用电子医疗器械和互联网医疗等核心领域,绝不盲目追逐热点。这种“有所不为”的清醒,在充满诱惑的资本市场上显得尤为珍贵。

既追求增长,又保持战略定力;既享受短期收益,更投资长期价值;这样的九安医疗,在风浪中坚定地开凿自己的主航道。

04

潮头之问:

九安模式的镜鉴价值

逐资本巨浪易,避资本暗刃难,善用资本之势而不被其反噬方为真正的生存艺术。

九安医疗的模式为其他公司提供了思路,但在借鉴前也必须看清其双刃剑效应。

当企业的利润命脉与资本市场的脉搏深度绑定,这使其业绩受市场行情影响巨大,这份“稳定”本身并不稳定。

“医药+投资”模式的另一典型案例复星医药便是前车之鉴, 地产行业变局后,复星系版图顶梁柱般存在的复星医药也陷入低潮,自2021年市值到达2300亿巅峰后,如今仅剩775亿,不足5年缩水超1500亿,相当于每天损失近亿元。

此外,在复杂的投资布局创造收益的同时,也对公司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股东理解并信任这套精密而陌生的运作机制?如何在大规模金融投资中始终保持合规的航向?九安医疗此前就曾因理财违规而受到的监管处罚,正是这一风险的确切注脚。

然而,若因风险而全盘否定九安模式的借鉴价值,无异于因噎废食。其最珍贵的智慧,在于将短期暴利转化为长期资本的制度性安排。

对于其他曾在风口获得超额收益的企业而言,九安模式的可借鉴性建立在三个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上。

其一,充足的资本实力是前提——只有那些真正拥有不影响主业发展的闲置资金的企业,才具备涉足复杂投资的资格。

其二,专业的运作团队是生命线——投资绝非简单的“炒股”,而是需要建立独立于主业之外的專業能力,包括国际视野、资产配置技术和风险管控体系。

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始终保持清晰的战略定位——投资必须严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是工具而非目的,是助力主业发展的助推器而非替代品。

九安医疗在硬科技、医疗健康等与主业协同领域的精准布局,正体现了这一战略定力。其投资不仅追求财务回报,更着眼于未来产业生态的构建,试图在资本运作与实业根基之间架设坚实的桥梁。

结 语

九安医疗的案例,是一个关于企业如何利用风暴中的风力,为自己建造更坚固灯塔的故事,从最初的贴牌代工,到勇敢地自建品牌出海,再到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全球品牌跃升,其路径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直接复制九安医疗的路径可能非常困难。但其核心思想——通过专业、稳健的资产配置,将周期性风口带来的超额收益转化为支撑公司穿越经济周期的长期资本无疑具有借鉴价值。

在商业世界的长河中,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能够飞得多高,而在于在风来时,不仅要会飞,更要想着如何为风停之后备足干粮,并学会多种生存技能。

唯有那些在顺境中为逆境储备,在浪潮中建造方舟的企业,才能在商业世界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因为最终,能够穿越周期的始终是那些既懂得借风而行,更善于自己制造动力的航行者。

来源: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