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寒风,何时吹到国内械企?

解读 鹏哥
2024-12-17 12:45 500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器械汇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2024年的冬天,来得分外凛冽。飘了好几天的极越裁员传闻,被演成了一出抓马闹剧。而各行各业的裁员寒风,已是愈吹愈烈。从汽车,到IT,到金融,到科技……无一幸免。在医疗器械领域,自2023年初,一轮又一轮的裁员消 ...

 2024年的冬天,来得分外凛冽。

飘了好几天的极越裁员传闻,被演成了一出抓马闹剧。而各行各业的裁员寒风,已是愈吹愈烈。从汽车,到IT,到金融,到科技……无一幸免。

医疗器械领域,自2023年初,一轮又一轮的裁员消息接踵而至。架构调整、降本增效、工厂转移……理由千千万,最终这把刀多会落于“裁员”之上。

套用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的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些变化,这不过是一项优化、一次调整、一个项目预算的收紧、一座海外工厂的关停,直到这股浪潮逐渐蔓延、席卷全球,终于引致外企在大中华区动作……

是的,外资械企已经开始裁减在中国的员工了

过往,虽然企裁员消息接连不断,但基本都在国外,“隔着靴子”的痛感究竟不那么锐利。但如今,这“狼”,终是来到了家门口。

比如,强生中国被曝多产品线裁员,裁员比例达20%,主要影响外科部门。

再比如,德尔格将在大中华区启动业务和架构优化行动,将影响到医疗和安全部门的员工,预计裁员数量在50人左右。

外资如此,那国内又将如何?

上市企业2023年年报公布后,“器械汇”曾统计过部分械企在2022年和2023年员工人数的变化。选取的15家厂商中,有7家员工总人数相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其中:

  • 鱼跃医疗减员最多,总计650人;其次是乐普医疗,减员431人;再次为祥生医疗、赛诺医疗海泰新光,分别减员69人、51人和57人;

  • 部分厂商虽然员工总人数有所增加,但对一些专业岗位做了减员,比如联影医疗的技术人员减少132人,威高骨科的生产人员减少63人。

  • 也有不少厂商增加了雇佣员工的数量,比如迈瑞医疗增员多达1945人的“大手笔”,除此之外,还包括:奕瑞科技增加424人、开立医疗增加363人、澳华内镜增加227人等。

如此看来,倒也不必太悲观。

但2024年第三季报一出,以净利润暴跌的联影医疗为首,械企数据一片哀鸿遍野。

“器械汇”选取医学影像、影像核心部件、内窥镜、心血管、骨科等多个领域,共计24家厂商在2024年第三季度以及前三季度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单位:亿元)

▲ 2024年第三季度

6家影像类厂商:

  • 第三季度只有理邦仪器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三项数据实现了全线同比增长;其2023年的员工人数相较上一年在行政和生产方面做了较多减员,分别减少64人和27人。

  • 第三季度万东医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8.57%,在6家影像类厂商里是亮眼的存在;按产品线划分,增幅最大的是MR和CT;国内市场中,以民营医院的增幅最大,国外市场累计同比增幅超过90%。

  • 开立医疗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跌幅几可与联影医疗“媲美”,分别为-229.50%和-242.34%;其2023年的员工人数相较2022年增加多达363人,其中将近一半是销售人员。在2024年上半年,开立医疗又新增近300名员工,各项期间费用支出同比增加较多,叠加业务淡季,收入在全年中占比较低,导致Q3出现亏损。

3家影像核心部件类厂商,仅康众医疗在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奕瑞科技在12月3日召开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总经理顾铁表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并持续到2024年的“医疗反腐”,导致医疗机构采购及招投标开始逐步放缓,部分医疗机构采购计划推迟,对下游短期内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叠加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X线影像设备2024年短期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这也是影像厂商们较为一致的观点。

联影医疗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以来行业整顿措施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健康的环境。但由此带来的规范要求在短期内延缓了部分区域的招采流程,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同时,今年上半年启动的设备更新政策,由于规模庞大、周期长、执行环节复杂且首年执行,政策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报告期内的市场招投标活动带来了一定影响,市场需求暂时积压。

迈瑞医疗则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提到,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多重外部因素直接使得国内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包括医疗行业整顿导致医院采购延缓、地方专项债和财政资金不足导致医院建设推迟以及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等等,这是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同时迈瑞医疗表示,造成第三季度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该季度研发和销售费用分别增长了24.3%和17.8%,同时利息收入下降了近50%所致。除了薪酬费用增长以外,研发和销售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惠泰过程中评估出来的客户关系和非专利技术这两项无形资产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摊销。

相比于影像领域,内窥镜领域的4家厂商的数据要好看得多,只有海泰新光三项数据同比下跌,其他3家厂商均实现正增长。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影像厂商中,迈瑞医疗万东医疗的表现较为突出。

(单位:亿元)

▲ 2024年前三季度

迈瑞医疗的医学影像产线前三季度增长11.4%,其中超声高端及超高端系列增长超过了30%,这两类产品的收入占超声的比重从去年的35%提升到41%。国内市场虽然受到了医疗行业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影响而导致招标采购延缓,整体市场规模出现了下滑,但得益于超高端超声Resona A20的放量,其国内医学影像产线前三季度增长仍超过了10%。

万东医疗在2023年12月换帅,聘任曾担任过GE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的宋金松先生为总裁,迄今正好一年。

在宋金松履职期间,万东医疗的CT和磁共振的销量大幅提升,DR和DSA的销量稳步增加。对比万东医疗近几年数据,总营收从停滞徘徊到实现10%以上的增长,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突破:

  • 2020年营收11.32亿元,同比+15.22%,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52.25%;
  • 2021年营收11.56亿元,同比+2.14%,扣非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29.21%;
  • 2022年营收11.21亿元,同比-3.02%,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1.83%;
  • 2023年营收12.37亿元,同比+10.3%,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13.32%。

虽然眼下的季报数据看起来“没那么美”,但厂商们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主要来自国务院2024年3月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这一行动在2024年10月开始落地,已逐步在部分省市的各级医院展开,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末将有较大规模落地,到2025年,医学X线影像设备市场需求将有所提升,并带动核心部件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该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未来的落地预计将更加细致,明年相关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有望更加顺畅。

财报数据与员工人数没有必然联系,但员工数量的增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规模的扩大或收缩,进而折射出业务发展态势、市场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等一系列变化。

在这个寒冬,国内械企是否会动用“减员”这一手段?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又将何时掉落?这一切,或许要等2024年年报出炉,方可揭晓。

来源:器械汇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