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外的财报太多了,心力交瘁啊...本来想摆烂的,反正也没啥人看...不过“大色魔”的财报还是要看的,毕竟它在业内的地位那是高高的...这次财报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这货虽然营收下滑了3%,但是人家还调高了全年 ...
最近国内外的财报太多了,心力交瘁啊... 本来想摆烂的,反正也没啥人看... 不过“大色魔”的财报还是要看的,毕竟它在业内的地位那是高高的... 这次财报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这货虽然营收下滑了3%,但是人家还调高了全年财务指引。 这一手玩的,高啊。 哦对了,先提问下,大家知道“大色魔” Thermo Fisher最开始是做什么生意的么?欢迎留言。 高啊! 2024年4月24日,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服务商Thermo Fisher(TMO)公布了2024Q1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4Q1 Thermo Fisher营收103.4亿美元,同比下滑3.4%,环比下滑8.7%。 具体分板块来看,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事业群营收22.85亿美元,同比下滑12.5%,环比下滑7.5%。 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运营利润为16.1%,相较于去年的14.6%有所提高。 分析仪器事业群营收16.87亿美元,同比下滑2.1%,环比下滑17.2%。 特殊诊断事业群营收11.09亿美元,同比略增0.1%,环比略增0.4%。 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医药服务事业群营收5.723亿美元,同比下滑3.4%,环比下滑8.7%。 看完,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裁员控费有效果 关于TMO的裁员,我们聊过对吧?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比如上图那个。 第二个结论是: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依然低迷。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ioProduction。 就跟Danaher的Cytiva一样,那必须是惨... 第三个结论:实验产品和生物医药事业群开始稳住阵脚。 这部分业务包括临床研究、CDMO等跟生物医药直接相关的业务,最近3个季度营收都维持在57亿美元左右,没有继续下滑。 这在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吃紧的情况下,非常难得了。 刚捋出来这3个结论,人家TMO的骚操作就来了。 TMO把2024年财务指引中的营收从421亿-433亿美元,提高到423亿-433亿美元! 虽然只是低端提高了2个亿,你就说提高没提高吧? 要是不算,您一年多赚2个亿试试... 那么,他的底气在哪?或者说他怎么敢提高预期的? 怎么敢? 我们认为吧,有3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TMO是《生物安全法案<H.R. 7085>》恫吓下的受益者之一。 这个法案最受冲击的就是药明康德了,影响了海外特别是美国客户的CRO/CDMO订单流向。 而这一点,TMO是妥妥的受益者。 所以,实验产品和生物医药事业群最近一个季度的尚可表现一定因为这个,但是更不能排除。 第二,Olink收入麾下带来的正向增益。 2023年10月17日,TMO宣布以每股26美元的对价,以全现金的形式收购蛋白组学领域领导者Olink。对应Olink市值为31亿美元,对应2023年10月16日的收盘价溢价74%。 按照预期2024H1 TMO应该完成对Olink的收购,现在正在英国/德国的反垄断机构审查中。 个人觉得风险不大,应该能顺利完成。 第三,TMO看到了宏观环境改善的信号。 CEO Casper表示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来自生物科技投资改善和中国近期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 综上三点,都是TMO调高预期的可能性之一。 不过,还有个可能:TMO是在做预期管理,丫早就知道自己能做的更好。 最后 此前,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中国需要一个自己的Thermo Fisher。 这一点,大家没人质疑。 只有一点,TMO在成为TMO的路上一直在通过并购增加自己的产品线。 这客观上给了生命科学工具初创企业多了一条退出的路径,不必非得IPO也能赚到该赚的钱。 这一点,华大智造还有点欠缺。 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之前的收购交易做的并不是有多好,中国的创业者对并购的接受程度也还是需要再提高(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它自己得先很有钱开展并购)。 当然,我们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Life Science Research Tools,LSRT)行业还年轻,还有机会。 嗯,一定还有。 来源:循因辑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