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公司有勇气公开对自己的管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还是很体面的。既没有偷偷摸摸从管线移除,要一个个比对才能发现,也没有像很多公司那样苦苦强撑舍不得离场。曾经以“三驾马车”著称,长期雄踞全球顶级药企TOP3 ...
一家大公司有勇气公开对自己的管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还是很体面的。 既没有偷偷摸摸从管线移除,要一个个比对才能发现,也没有像很多公司那样苦苦强撑舍不得离场。 曾经以“三驾马车”著称,长期雄踞全球顶级药企TOP3多年的肿瘤巨头罗氏终于鼓起勇气深刻自省了。这次在2024年一季报中公开表示,自己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对肿瘤管线大刀阔斧改革,今年一季度仍在继续,并将持续到二季度。 笔者总结了过去6个月罗氏公开砍掉的6条肿瘤管线。请注意,这里只列出了完整管线彻底移除的产品,没考虑某些产品的部分肿瘤临床终止的情况。 移除的都是早期肿瘤管线,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那么,省下来的钱花在哪里呢? 神经领域风险太大,相关管线修的修、剪的剪,已经掉了不少。从罗氏在一季报电话会上的阐述来看,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或者说主要指望为三大方向: 自免、心血管和代谢。 自免领域最近的代表作:10月23日,罗氏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Roivant子公司Telavant及其TL1A抗体RVT-3101。 这笔交易很难说不是在赶潮流。 2023年4月16日,默沙东以10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rometheus 将 TL1A 单抗 PRA-023(MK-7240)收入囊中。2023年10月4日,赛诺菲支付15亿美元与Teva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和销售 TL1A 单抗 TEV’574。 作为罗氏来说,自免领域目前主要是点状布局,并没有在某一个疾病深耕(和强生的思路不太一样),在协同性方面没有优势。从销售额来看,目前主要就靠两款产品撑着——CD20单抗Ocrevus (奥瑞珠单抗) 和 IL-6R 单抗 Actemra (托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分别为63.81亿美元和26.3亿美元,增速缓慢,一季度Actemra 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不过,二者加起来,也近100亿美元了。 自免这一摊,有希望在2025年之后接棒的原本只有 Gazyva 和 astegolimab (ST2 单抗,治疗COPD),现在虽然多了个TL1A单抗,但它们都分散在不同的适应症。 没太看懂罗氏的打法,可能每个适应症都赌一个最有希望的靶点?或许这就是罗氏所说的在“砍砍砍”背后的聚焦 First/Best-in-class 的管线重整思路吧。 心血管领域的明日之星无疑当属 zilebesiran (RG6615),这是一款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的 RNAi 疗法,治疗高血压,从Alnylam Therapeutics 引进。这个产品的最大看点就在于6个月一次的潜在给药方案,已在其 II 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初步的概念验证,具体结果也已于2024年2月16日发表在了 JAMA 期刊上。 根据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高血压患者达 2.45 亿,但在各项大型研究中控制率最高也仅为 16.8%。相比当前治疗方案的一天 2 次服药,如果 zilebesiran 真的能在1 年 2 次的给药频率下实现平稳控制血压,那么很有希望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虽然 zilebesiran 还需要在大规模人群和长周期临床试验中证明自己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有同样出自 Alnylam 的 GalNac 技术平台且已成功获批上市的 PCSK9 PRNAi 疗法 inclisiran 的榜样在前,zilebesiran 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代谢领域:肥胖和糖尿病 2023 年12月,罗氏以27亿美金首付款和4亿美金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收购 Carmot Therapeutics 公司,获得了三款GLP-1 系列产品: - 一周一次皮下注射的GLP-1R/GIPR 双靶激动剂 CT-388; - 一天一次皮下注射的GLP-1R/GIPR 双靶激动剂 CT-868; - 一天一次口服给药的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 CT-996。 这三个产品从进度上来说远远落后于两个巨头——诺和诺德和礼来,Best-in-class 的潜力能否实现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据罗氏在一季报电话会上公布,预计今年9月会有 CT-388 的新数据公布。 罗氏也知道自己入局晚,因此除了用以上三个产品打基础之外,至少还有两层战略方面的考量。一是关注FIC/BIC 小分子口服GLP-1R/GIPR 双靶激动剂。 大家都知道双靶比单靶疗效更好,但在口服为王的慢病时代,小分子双靶并不好做,但并非不可能。 礼来曾于2022年4月公开了两项专利,其专利化合物可通过正向别构调节 GLP-1R,GIPR和/或GCGR,从而具有成为首个小分子双靶或三靶小分子别构激动剂的潜力。 第二层战略考量就是Muscle preservation。这一点和诺和诺德强调减重的质量是一个意思,礼来收购Versanis Bio也是同样的逻辑。 合情合理。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说,在一定效果的基础上,谁比谁的减重幅度多几个百分比意义没那么大,但如果能更安全(副作用少且轻)、更健康(营养跟得上,肌肉保持)、更持久(停药后药效维持更久)、更便利(容易上手操作、便携、给药频次更低),那么会有更大的市场价值。这也是代谢领域巨头想要稳固地位,以及新入场的玩家(比如罗氏)想要弯道超车的底层逻辑。 罗氏自己倒是有一款肌肉保护的产品GYM329,这是基于中外制药专有的Recycling Antibody®技术和Sweeping Antibody®技术开发的下一代抗体产品,可与肌肉生长抑制素前体蛋白(myostatin)靶向结合,并抑制其激活,有望改善与肌肉萎缩和肌肉力量丧失相关的情况。 GYM329之前是用于开发SMA适应症(目前处于II/III期)。治疗肥胖已启动1b期,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FPI)。 改革不易,且走且珍惜。 来源:XPhar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