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终止!上市失败最大“重灾区”

解读 鹏哥
2024-4-10 15:23 628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智药投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体外诊断(IVD)企业上市的魔咒仍在继续。4月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招商证券撤回申请,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生物”)科创板IPO终止。自2022年9月上市申请被受理以来,爱 ...

 体外诊断(IVD)企业上市的魔咒仍在继续。

4月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招商证券撤回申请,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生物”)科创板IPO终止。

自2022年9月上市申请被受理以来,爱康生物上市之旅颇为漫长,卡在问询阶段更是超过500天,但至今没有任何答复,整个过程显示出诡异的缄默,唯一的动态是财务资料的更新,但自2022一季度以来公司业绩究竟如何外界仍然不得而知。

从结果来看,面对交易所的问题,公司似乎无力应答,而沉默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招股书显示,爱康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较早进入酶联免疫诊断领域和血型检测领域。第三方报告显示,公司为国产酶免仪龙头,占据2021年国内市场第一位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波动较大,2019-2022Q1,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3.7亿元、3.97亿元和1.01亿元,增速明显放缓;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112万元、7483万元、5594万元和1722万元,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与其他IVD企业一样,爱康生物也曾沐浴在疫情期间病毒检测需求旺盛带来的红利之下,但当特殊事件成为过去式,相关企业亟需回答业绩稳定性从何而来的灵魂拷问。

自2023年以来,IVD无疑已经沦为上市失败的重灾区,仅仅最近一段时间,就有包括翌圣生物、菲鹏生物、世和基因在内的多家IVD企业IPO折戟,“零上市”的记录已经保持了超过一年半之久

一、疫情催动业绩爆发,下滑压力已显

2020年无疑是爱康生物的高光时刻,那一年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

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39亿元增长54.8%至3.7亿元,净利润更是翻倍,从3112万元提升至7483万元。

而这一成绩无疑要极大归功于疫情,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2020 年在新冠疫情下核酸提取仪的需求大幅增长,相关产品销量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售价和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仅销售25台核酸提取模块,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激增到721台,同时每台单价也上涨900元,使得相关收入从273万元增至7952万元。

图:核酸提取模块在公司仪器业务收入中占比迅速提高

另一方面,新冠相关试剂也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量,2020-2022Q1,相关收入分别为189万元、682万元和937万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统计的只是与病毒核酸检测直接相关的业绩提升,而当时社会整体疫情防控和医疗健康需求增加给公司带来的潜在收入显然也不会少,但招股书并没有明确披露数据,这一部分究竟是多少外界不得而知。

对于疫情影响的风险,公司表示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新冠疫情趋于缓和,相关产品售价以及销量有一定幅度下降。

2021年公司核酸提取模块共销售490台,较上年同期下降32%,同时单价减少6700元,使得这部分收入同比下降36.14%。

反映到公司整体财务上,2021年总收入较上年仅微增7.3%,净利润反倒下滑25.2%。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国内疫情虽然趋于缓和,但仍有反复情况,不少地区存在大范围疫情,然而公司增长已经呈现颓势,可以想见的是,自2022年年底步入正常化以来,公司的业绩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二、IVD陷入集体困境

随着新一轮财报季的到来,IVD企业业绩的集体下滑挑动着投资者们的敏感神经。

据不完全统计,A股40家IVD企业中,有16家披露2023年业绩预减,另有8家表示将遭遇首亏。

以IVD老大哥科华生物为例,该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酶免试剂的厂家之一,至今已有超过35年的历史。2004年7月,科华生物以“中国体外诊断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科华生物在招股说明书中已经以四个“最”评价自身,即“国内生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种最齐全”、“报批量最大”。

然而其最新披露的年报却令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2023年,科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为24.28亿元,同比下降65.16%,同期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24.09%,这是公司自2014年以来近十年来净利润首度出现亏损。

新冠造成的高基数,让相关企业不仅面对业绩下滑的风险,也给不少公司应收账款上埋了雷。

2020-2022年,分子诊断龙头达安基因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5.06亿、22.79亿和40.84亿,同比增长110.82%、51.35%和79.19%,到了2023年,其中的6.51亿应收账款被提及坏账准备,反映出行业下游巨大的回款压力。

而除开疫情的影响,集采也成为悬在许多IVD企业头上的利剑。

爱康生物在2022年的招股书中表示,国家带量集采政策目前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独家生产药品以及一定范围的中成药等,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小。

然而世易时移,集采已经向IVD领域开刀,2023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通知中明确,安徽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12月安徽省医保局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据报道,本次集采较最高有效申报价平均降幅约53.9%。

集采的推进,无疑将极大影响相关企业的经营业绩,后疫情+集采时代的来临,整个IVD行业都将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三、写在最后

IPO节奏的整体收紧,叠加行业因素,使得IVD企业上市“紧上加紧”。

就在一周前,世和基因撤回IPO,被问及原因时公司表示:“由于涉疫业务相关规定尚不明朗等原因,本次申报进程存在较大滞后,剩余时间已不足;加之经济形势和股市指数不够理想,证监会也于3月15日发布多项政策新规收紧IP0发行。”

可以说,这样的回答说出了行业内大部分公司主动终止上市时的心声。

为了冲刺资本市场,企业投入了不少时间、金钱和精力,如今选择撤回,更像是一种解脱。

而随着越来越多同行们选择放弃,压力给到了诸如达科为、英科新创、微策生物这些仍在队列中的IVD企业。

自2022年年末已来,IVD企业上市进入冰封模式,成为医药行业IPO最大的重灾区(没有之一),与之相比,未盈利创新药的处境都要更好,至少去年还有一家上市。

而IVD企业要实现上市“零”的突破又谈何容易,从微观上要在业绩的可持续性,科创/创新属性以及上市必要性上做文章,在宏观上还要等到整体审核节奏的再放松。

以上哪一点短期内都难有转机,拟上市IVD企业漫长的冬季仍在继续。

来源:智药投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