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可罗雀贾市稀,换以钱刀醉酒先;未有百家争鸣,何以百废待兴?-----引言无悬念的价格,有悬念的采购量在11.1号的一篇文章中,我分析过,博弈之战,如何看待最高有效限价,在制定最高有效限价的规则上,以及预测的 ...
未有百家争鸣,何以百废待兴? -----引言 无悬念的价格,有悬念的采购量 在11.1号的一篇文章中,我分析过,博弈之战,如何看待最高有效限价,在制定最高有效限价的规则上,以及预测的最高有效限价,基本和这次的价格差异很小。 如同老雷所说,这是一场完全的开卷考试,甚至是答案都有了。 似乎有人在这场开卷考试中,取得了很理想的成绩,似乎又有人在这次开卷考试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谁是最成功的考生,谁又是最受伤的考生,我们从几个维度来看。 首先从全国的EQA室间质评的数据来看,安图目前是发光设备报名最多的品牌,其A2000系列型号报名客户数接近400家,所以安图的传染病报量算是实质名存的第一名,而且也是货真价实。 从室间质评报名来看,能看出基本情况,AT和MR在室间质评的报名数量差了3倍之多。 我们再从行业的大盘子情况来看,从clearstate统计的数据来看,其中2022年全国传染病市场在64.5亿,去除戊肝,酶联免疫等市场,整个术前八项的盘子在55个亿左右,其中,各个公司的市场份额如下。 让我们再把报量的数据拉出来看看,同时我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算一下各个公司的销售额。 介绍一下为什么EQA 数量和大盘子不太一致,因为外资品牌出厂价格都比较高,上面的数据是出厂价来统计的,这就是差异化的原因。 报量数据主要统计的测试数,我们来按照实际的报量来统计一下销售额。 最简单的方式,假如所有的医院都是报的8项,统计所报的人份数量。 AT还是妥妥的第一,基本占了自己盘子的45%左右,这个和集采的区域和报名的医院数量有关,第二名是abbott,毕竟人家在全国还是有10几个亿的盘子,第三名的话,需求量排名第二,销售额大概在3.5个亿,全国盘子在5个小目标,按照集采的区域来看,整整提高了1个亿的销售额,关键是,作为封闭机型,2023年EQA的报名数量可是只有8%,和AT实验室报名数量3倍的差距,报量和销售额基本相当,可以说,最懂政策的,还得是迈瑞(何为意向采购量:就是明年的采购量,明年当然可以用迈瑞的设备了,所以这就是逻辑,不是得A组者得天下, 是得意向采购量者得未来两年的天下) 不过从传染病的情况也能看到,在这一个panel上,基本快实现了进口替代,这次集采会加速这个进程。 让我们来预测一下大家的降幅情况,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上述降幅只是预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预测的依据来自于各个厂家的出厂价格以及最低挂网价格) 有人肯定说,你的预测偏高,那是不懂逻辑,A组恶意的低价,损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从肝功的集采也能看出,低价者貌似过得并不好,成本趋同之下,谁空间高,就做谁的,现在反而是那些报价高的小日子过得舒服,何也?无他,唯利益尔 激素我们再试着用这种方式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EQA的报名情况来判断基本盘,整个激素基本都是进口的天下,激素替代,任重道远。 从EQA报名的数量来看,罗氏遥遥领先,实验室有1300多家,其次是贝克曼,国内的MR在进口厂家的数量第一。 第二个逻辑,还是看一下2022年,各个厂家的市场份额,激素的盘子相较于传染病比较小,整体盘子在27亿左右,其中前四名基本和EQA的报名数量是直接匹配的。 又回归到报量的情况来看了,规规矩矩的前四名,竟然有一个掉队的,西门子也差点保不了第三的位置,按我说,市场部都应该提头问罪,是你们不争气,还是迈瑞太争气,大医院占有量比人家高,销售额也比人家高,出厂价你们又差不多,你们自己好好品品咋回事,实在不行一个个数据追溯一下,哪家被撬了都不晓得。 让我们再来预测一下,性激素的降幅情况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50%的降幅,0.5倍的陷阱 文件的解读是需要仔细的,肝功集采多少人踩了坑,就是政策解读的失误,也不怪企业,政策文件单个字看都能看懂,组合起来就不懂了,这是多数人的现状。 第一坑:没有二次报价的机会 很多企业想着报高价,再通过拟中选规则二来复活,按照肝功集采的情况,没有二次报价的机会,只有B组调平至A组最低价的要求,没有二次报价的机会。 第二坑:激素组的优越感,降得少,保利润 激素组外企的占比非常大,是否意味着可以不用降太多,即使国内的几个捣乱,8进5,还是能进来两个进口厂家的,是否意味着我可以降得少一点,比如降幅40%等等,这里就是陷阱。 激素组是可控的,传染病是不可控的,传染病,进口企业至少有1-2家只能采用拟中选规则2复活,这里拟中选规则2,要求的是全部的panel都必须降价50%以上才可以复活,这里的顿号是且的关系,并不是或,所以,谁敢冒险呢,激素组的陷阱,是否要踩呢,看各个企业的魄力吧。 第三坑:整体降幅而非全部降幅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安徽传染病大家都知道是3.5,乙肝五项集采了,降幅也远超50%,是否我的其他项目也必须同步降这么多,of course 不是,但是这里呢有个扯淡的事情,我既然是整体降幅,3.5的约束还有用吗?你又不知道我哪个项目降得多,哪个项目降得少呢? 还是说,我的降幅,必须要最高有效限价*降幅必须小于全国最低价? 举个例子:乙肝表面抗原最高有效限价的话是9.2,降幅50%是4.6,有3.5的集采经验,八项的价格是105.6,50%降幅是52.8,是八项只要低于52.8即可,还是必须同步降幅到3.5的水平 两个不同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以一个表来看一下 这个是正常的情况,所有的项目都按照整体降幅来,每个项目都是同一个降幅,假如是整体降幅满足,个别项目降幅多,个别项目降幅少呢? 那这个情况是否也可以呢,按照2号文件的说法,把panel的叫法是产品,把一个个项目的叫法叫项目,但是按照降幅的逻辑来看,好像是一个个项目来降幅,然后再整体降幅,但是又有一些地方说法是整体统一报价,这里需要尽快确认一下,别到时吃了哑巴亏。 江湖动荡,格局纷争,下周就见分晓,写在报价之前,希望可以大家谨慎考量,也希望行业繁华,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还是在这个行业里打拼。 来源:老刘话I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