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彭博社消息,全球医疗科技巨头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正与黑石集团、CVC资本及KKR等顶级私募股权机构就其诊断业务的潜在出售进行初步接触,市场估值或超过60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这一 ...
近日,据彭博社消息,全球医疗科技巨头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正与黑石集团、CVC资本及KKR等顶级私募股权机构就其诊断业务的潜在出售进行初步接触,市场估值或超过60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这一消息在全球体外诊断(IVD)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 业绩过山车 从疫情高光到增长乏力 西门子医疗的诊断业务近年来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发展。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 西门子2020-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详情: 诊断部门2020-2025年上半年业绩详情 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的背景下,诊断业务却成为了明显的"拖累"。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该业务在2021-2022年实现了高速增长,营收峰值达到60.65亿欧元。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红利消退,该业务迅速陷入困境,2023年营收骤降超过25%。虽然2024年下滑趋势有所放缓,但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出现微弱复苏迹象。 这种剧烈的业绩波动,无疑加大了该业务的运营压力和不确定性,也成为西门子医疗考虑剥离该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盈利结构重塑 影像业务成为"现金奶牛" 从各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来看,西门子医疗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强弱分化"格局。 结论一:诊断部门占营收比重越来越低 西门子2020-2025H1各部门占营收比重: 备注:瓦里安部门自2021年4月15日收购起计入 从数据可以看出,西门子医疗过度依赖新冠红利,随着新冠相关产品需求下降,核心产品后发力不足,诊断业务自然在公司内占比有所下降 结论二:影像业务已成为西门子医疗的"现金奶牛" 西门子2020-2025H1各部门利润率: 显而易见,影像业务已成为西门子医疗的"现金奶牛",其20.70%的利润率远超诊断业务的7%,差距超过一倍。这种巨大的盈利能力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剥离低效资产、聚焦高价值业务的战略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西门子医疗在2021年以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后,成功将业务版图扩展至癌症治疗领域,而瓦里安业务目前15.1%的利润率表现也证明了这一战略收购的成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诊断业务不仅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明显落后,这无疑加速了管理层对该业务未来的重新审视。 事实上,出售诊断业务并非西门子医疗首次进行业务调整。回顾历史,该公司在业务优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早期,西门子医疗曾出售临床IT、助听器等医疗保健业务部门,并将其他医疗保健业务部门分拆,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国市场承压 集采与国产替代的双重夹击 中国市场曾是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的重要增长引擎,但如今正成为西门子医疗诊断业务的“痛点”。 西门子在第三季报中明确指出,诊断板块在中国遭遇了“低双位数营收下滑”。这一困境的背后,是两大核心因素的叠加影响: 国家集采政策的强力推进: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不断深化,对IVD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安徽省为例,2023年和2024年的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均超过50%。价格的大幅压缩,直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国产替代浪潮的加速: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本土IVD企业迅速崛起。 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本土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对西门子医疗等跨国巨头构成了严峻挑战。 战略聚焦 私募巨头的入局逻辑 面对诊断业务的增长瓶颈和盈利压力,西门子医疗选择出售该业务,更深层次的意图在于优化业务结构,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像业务和瓦里安(Varian)癌症治疗业务。 而对于黑石、CVC、KKR等私募股权巨头而言,此时洽购西门子医疗的诊断业务,则是一次典型的资本运作。 尽管该业务短期承压,但其在全球市场仍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渠道网络和庞大的装机量。私募机构擅长通过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和业务重组来提升资产价值。 他们入局后,可能会对该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入、优化产品组合、甚至未来通过分拆上市等方式实现资本增值。 在全球IVD行业加速整合、“无并购,不巨头”已成共识的背景下,这笔潜在交易无疑将重塑全球IVD市场的竞争格局。 总结 综上所述,西门子医疗拟出售诊断业务,是其在行业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和政策环境变化下的必然选择。这既是一次“断臂求生”式的战略收缩,也是一次主动的业务聚焦。 来源:益道价值陪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