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停发工资了怎么办啊?”最近,某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在网上求助,“医院今年起就没发工资,五险一金也停缴了,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反馈,饭都要吃不起了。”这条求助帖一经发出后,迅速引发了医护人员的集体共 ...
“医院停发工资了怎么办啊?” 最近,某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在网上求助,“医院今年起就没发工资,五险一金也停缴了,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反馈,饭都要吃不起了。” 这条求助帖一经发出后,迅速引发了医护人员的集体共鸣。 图源:网络 有人表示“深圳的医院都是工资腰斩”、“我上个月只有500块”、还有人说“去年医院就强制让签了降薪合同,现在每月还拖欠”…… 回帖的网友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业务量在增加,医院却是亏损状态。想辞职舍不得事业编,不离职,又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这究竟是信息茧房中的个别现象,还是大部分医生的境遇呢? 就像其中一位网友认真的发问:“很多医院,真的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吗?”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基层医生表示:医院在讨论给基层医生和员工降薪,把其他东西都一刀切,只吃基本工资,到手2000,基本生活都没法维持。该怎么办? 图源:网络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位医生每月还得上 8 个夜班,用生命换来的劳动报酬却如此微薄。 图源:网络 还有医务人员表示医院召开全体员工会议:1.工资降薪 2.每月300饭补取消 3.工龄奖取消 4.公积金取消。 图源:网络
在山东某医院针灸康复科,医生们不仅没有绩效奖金,还要被倒扣工资,出现了绩效为-750元的荒谬情况。原因竟是后勤领导认为他们科的患者收费太低,不如那些手术科室。 图源:网络 一位医生愤懑地表示:“医保定价低、患者疗效好,我们科收费确实少,但这还能怨我们吗?” 无独有偶,河南周口某县级医院的内科医生晒出工资表:除去1800元基本工资和300元夜班费,职称绩效-49元,工作量绩效-79元,最后应发绩效定格在 “-18元”。 帖子中,医生无奈地说:“干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班到底是为谁上?” 医护人员的工资困境,从来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内外压力交织,拧成的一个解不开的 “死结”。 网上声音最大的,就把问题归咎于医保支付改革带来的冲击。以 DRG/DIP 为核心的支付方式改革,初衷是 “控费提质”,但现在医生治病时,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还要时刻盯着 “费用额度”,生怕一不小心就超支,连累整个科室的人拿不到绩效。 但国家医保局早就表示:“这个锅DRG背不动”。 图源:国家医保局公众号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的通报》明确指出,2018~2020 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的占比分别为 22.65%、17.61%、43.5%;其中 2020 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 -0.6%,医院资产负债率为 44.09%。彼时,全国 DRG 试点城市多数未开展实际付费,DIP 试点更是尚未启动。 医保亏损,并不等于医院亏损,其实,相比外部的压力,是医院内部的失衡或许是最关键的因素。 尤其是基层医院,收治的病患数在逐年减少,医疗资源的 “虹吸效应”太明显了。对于患者来说,交通越来越便利,那多走几步路,选择更高一级的医院,是人之常情。 在某中部地级市,3家三甲医院抢走了70%的患者资源,周边县级医院门诊量直接下降 40%,病人少了,收入减了,工资自然发不出来。 一边是大城市医院患者扎堆,医生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生连基本收入都无法保障。 网上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两种声音,其本质,是同一个原因。 当然,面对重重困境,一些地方和医院已经开始探索破局之路,为医护人员的收入做好保护。 医保回款慢,是很多医院发不出工资的关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 "医保预付机制",每月能提前拿到当月预估费用的 60%,回款周期从 45 天压缩到 18 天。 这种智慧化的医保管理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效率,更一年释放了 1.2 亿元流动资金,为工资发放提供了保障。 四川荥经县的改革经验,更是入选了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这个山区小县,自 2023 年下半年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构建了 “约束与激励” 并重的薪酬体系。 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绩效收入平均增加 1175 元,增长率达 102%;在编人员、编外人员年人均薪酬平均增长率分别达 24%、28%。 更重要的是,他们严格控制行政后勤绩效占比在 18% 以内,普通行政人员不超过 16%,临床一线医生薪酬显著高于医技、护理和行政人员,真正实现了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图源:雅安卫健委
一方面,可以提升科研能力,将丰富的病例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图源: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为行业做贡献,也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分,甚至带来额外的收入。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为医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在医疗咨询平台上为患者服务,既能帮助更多人,又能增加收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网络上的声音,有真有假,有群体困境,也有个别案例,不止是医生欠薪降薪,很多医院自己也陷入降级、倒闭的命运。 对普通医生来说,必须认识到:如今的医生,早已不是 “铁饭碗” 。 我们要从过去追求制度的稳定,转向依靠个人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带来的稳定,提高职业天花板。 当体制的庇护不再万能,过硬的专业能力才是最可靠的 “底气”。 来源:解螺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