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网曝科室近半人下班后送外卖,卫健委相关人员:年轻人应多奉献,少看重钱 ...

解读 鹏哥
2025-10-30 15:43 2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学之声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近日,一位医生在网络上的分享引发广泛关注。他提到,自己所在科室共有7名医生,如今已有4人选择兼职送外卖。作为科室里资历和职称最低的成员,他坦言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开支。这番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 ...

 近日,一位医生在网络上的分享引发广泛关注。他提到,自己所在科室共有7名医生,如今已有4人选择兼职送外卖。作为科室里资历和职称最低的成员,他坦言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开支。这番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关于医生兼职现象的激烈讨论。

面对这一现象,舆论场上观点各异。有部分医生同行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医生若有时间兼职,说明日常工作量、工作压力不足,工作时间充裕。甚至有人引用当地卫健委负责人的观点称:“年轻人不要那么看重钱,要多奉献!”

这一观点让人联想到一则网络段子:女孩将新买的iPhone12放在钢琴上,同学质疑她“爱炫耀”,女孩却回应“我弹奏着80万的钢琴,你眼里却只有7千块的手机”;女孩母亲则提醒“你住着5千万的别墅,别只盯着钢琴”;父亲又对母亲说“你身边有身价10亿的丈夫,何必在意一栋别墅”。最后有人调侃,类似的逻辑到了职场中,就变成了“你们肩负国家未来,别总盯着工资,要讲格局”。虽是玩笑,却也折射出不同立场下对“价值”与“现实”的不同解读。

事实上,疫情之后,有兼职想法的医生不在少数,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仍是少数。并非时间、体力或精力不允许,更多人卡在了“面子”这道坎上。在不少人眼中,医生是“高大上”的职业,放下职业光环去从事送外卖等基础服务类工作,会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甚至有医疗从业者因无法平衡这种“身份认知”与现实需求,引发心理困扰。若能打破这种对“职业面子”的执念,或许会有更多医生愿意通过兼职改善生活。

不过,“年轻人应多奉献,少看重钱”的说法,显然忽略了医生的生存现实,缺乏对从业者的温度关怀。医生并非“看重钱”,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庭开支,往往需要经济支撑。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公立医院面临运营压力,降薪现象时有发生,医生的收入与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内容难以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兼职成为一些人补贴家用的无奈选择。

值得深思的是,医生的核心职责是治病救人,这是一项容不得丝毫分心的工作。试想,若医生上午在手术室专注手术,心里却惦记着下班后送外卖的电动车是否充满电、如何接单,难免会分散注意力,甚至可能影响诊疗安全。从这个角度看,医生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兼职,确实存在潜在风险。

更关键的是,医生的成长需要长期投入。从医学院苦读多年,到临床实践积累经验,往往需要近20年的时间。若最终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兼职,不仅是个人职业价值的浪费,更是医疗人才资源的损耗,这种情况不应被支持或鼓励。

其实,医生兼职并非只有“送外卖”这一条路,合理合规的兼职方式值得探索。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区,公立医院医生可在业余时间经营私人诊所,实现“公私互补”:公立医院专注满足基础医疗需求,服务广大患者;私人诊所则针对有更高诊疗需求的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医生的专业优势,又能通过合法途径增加收入,还能缓解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值得借鉴。

清代作家二月河在《乾隆皇帝》中,曾通过钦差大臣孙嘉淦与江南总督尹继善的对话,将人生事务分为“适性的”与“勉力的”两类。“适性的”关乎职业理想、家国情怀,是支撑人前行的精神追求;“勉力的”则是柴米油盐、家庭责任,是维持生活的现实基础。对医生而言,“治病救人”是“适性的”理想,“养家糊口”是“勉力的”责任,二者本不应对立。

说到底,当一位接受过长期高等教育、肩负救死扶伤使命的医生,需要靠与专业无关的兼职才能维持体面生活时,这不仅是个人的无奈,更值得整个行业和社会反思。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讲奉献”“谈格局”,更需要从制度层面发力:一方面提高医生合理收入,让他们无需为生计分心;另一方面搭建合规的兼职平台,让医生的专业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唯有如此,才能让医生既能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又能无后顾之忧地承担家庭责任,实现职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平衡。

来源:医学之声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