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过剩”大潮来临!大批医院将转型

解读 鹏哥
2025-9-12 16:59 20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晓芳聊财经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曾经被认为 “永远不愁客源” 的医院,居然也过剩了。据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医疗机构床位数明显增加。从2013年底的618.2万张,增长到了1017.4万张,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64%。平均每年新增医疗机构床 ...

 

曾经被认为 “永远不愁客源” 的医院,居然也过剩了。

据数据统计,2014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医疗机构床位数明显增加。从2013年底的618.2万张,增长到了1017.4万张,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64%。

平均每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39.92万张,且没有明显减速的趋势。

于是,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类似的情形:

凌晨3点的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走廊上临时加床的患者正在输液。而在200公里外的河北某县级医院,崭新的住院大楼里,却有近半的床位空置。

这种魔幻现实,正揭示中国医疗最深层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张床位?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医院床位总量已经不缺,甚至过剩,但目前医院床位还面临着区域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科室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至于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未来,应该由社会办医来主导床位配置区域、结构不合理问题的调整。

但眼下,需要急需解决医院床位过剩的问题。

对此,今年7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 年版)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引导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支持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其实,医院转型的政策指导意见,早在2023年就已经出现过,当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下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再加上今年的通知,这背后的本质不容忽视:医院过剩资源转型的时代大幕已开启。

01
破产的医院

越来越多了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以「医院」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去年一整年(2024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包括破产审查案件、破产案件、强制清算申请审查案件、强制清算案件、破产上诉案件等在内的案件共计 1158 件。

截至 7 月 31 日,2025 年同类目的相关医院案件,则已经达到了 766 件。

倒闭潮席卷全国,曾经投资数十亿的“明星医院”,亦未能幸免。

一些没有破产的医院,就好过了吗?

据了解,有大批二级医院,正在主动申请降低等级。

比如,陕西宝鸡一家成立 15 年的民营医院——宝鸡高新中医医院——主动向卫健部门申请,将医院等级从二级降为一级,同时核定床位数从 80 张缩减至 20 张。

曾经,医院等级被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今,却有医院主动申请自降身段,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降级,总比破产强。

02

医院正面临的

4大生存压力

1、医院成本太高

按照现行标准,二级医院需要配备并定期更换,符合等级要求的设备,足够数量的高级职称人员,以及各类专职岗位,这些费用每年都水涨船高。

一位业内人士曾表示:

“我们皮肤病上 60% 的设备和试剂,都需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进行维护、更新,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虽然从医院体系里看来,二级医院的规模不上不下,但对于民营来说,二级医院却也意味着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成本投入。

而现如今的行情下,维持二级医院『体面』的成本太高了。」

当然了,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日子都不太好过。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

而公立医院,根据《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报道,2021年政府办医院的总收入4.39万亿元,收支盈余不到0.2万亿元,同时有近2万亿元的债务

2、医院盈利越来越难

过去医院赚钱有 “三板斧”:财政拨款、药品加成、灰色空间。

可现在,这些路子都行不通了。

国家先后推行取消药品加成、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改革,“以药养医” 的模式被终结,药品和耗材价格大幅下降,医院这部分收入砍了一大块。

医疗反腐力度也在加大,国家每年都发布通知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要求受贿行贿一起查,倒查时间长达十几年,覆盖医疗全领域、全链条。

这让医院靠灰色空间赚钱的路彻底被堵死。而财政拨款增长跟不上医院扩张的速度,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只能自己扛着债务压力。

收入来源锐减,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医院想盈利越来越难,亏损成了普遍现象。

3、人口减少

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比如,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难以逆转。

2024年虽是“龙宝宝”年,但仍有多所医院关停产科。

如广州某医院、浙江省某医院、赣州某医院等今年关停,2023年浙江嘉兴、广州、广西来宾、江苏新沂等地医院也有产科陆续关停。

4、技术进步,加剧床位过剩

在美国某家医院,有70%的“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以在手术当天,或者第二天出院。

而同样的手术,之前在上海市三级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多久呢?12天!

但很快,髋关节置换手术也在中国迎来门诊手术(日间)模式时代,无论是上海这样的医学高地,还是一些三线城市的医院,均开始探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

还有,一名妇产科医生表示,他在佛罗里达的克利夫兰诊所学习,发现那里居然没有妇产科病房,大量妇科手术是日间手术(无需住院),只有少数剖腹产者在综合病房住院几天。

也就是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未来对住院天数的需求会减少,相应的,医院的床位就会越来越过剩,造成更多医疗资源的浪费。

03
医养结合

会成为医院的救命稻草吗?

在最新《通知》中,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要创建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鼓励各地条件成熟、工作基础好的县、县级市、市辖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示范县(市、区)每 2 年评估一次,每次命名 100 个左右,2030 年完成创建工作。

不难看出,未来或将有大批医院,向医养结合转型。

那么,「医养结合」到底指的是什么?

根据文件,无论是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养老机构都有机会往「医养结合」的方向发展,但必须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依法进行养老机构备案。

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

从这儿不难看出,这份《通知》的直接意图,是为了迎接老龄化社会引导产业升级转型。

但最终,转型肯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在这个产业出清过程中,身在其中的个人和组织都少不了阵痛。

最后:

医院过剩不是坏事,而是行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那些不适应时代的医院被淘汰,优质资源得到整合,医疗服务才能更精准地匹配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要及时转型,从业者要提升能力,才能在大变局中立足。

医疗行业的未来,不在于建了多少家医院,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

来源:晓芳聊财经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