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万砍到3900元,集采“第一刀”终于砍向肿瘤基因检测回扣! ...

解读 鹏哥
2025-9-3 16:55 7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39深呼吸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中晚期癌症患者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就诊中,医生会告知某基因检测公司销售代表的电话号码,通过拨打这个号码,借出样本送到第三方的检验所,交费给基因检测公司后出具报告,医生再基于这份基因报告来确定后续用药方 ...

 中晚期癌症患者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就诊中,医生会告知某基因检测公司销售代表的电话号码,通过拨打这个号码,借出样本送到第三方的检验所,交费给基因检测公司后出具报告,医生再基于这份基因报告来确定后续用药方案。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人数已经突破400万,其中的绝大多数首次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这意味着,他们使用靶向药或采用免疫治疗等较新治疗方案之前需要做基因检测以精准预判用药效果,且随着逐渐耐药,还要做多次肿瘤基因检测,以调整用药方案。

庞大需求催生了百亿级市场。据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但与药品不同,肿瘤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医疗服务,一直实行的是自主定价,同类甚至同一款肿瘤基因检测,因省份不同、医院不同、院内检测和院外送检不同,价格能相差很大。

“同样的肺癌基因检测,在郑州某医院花了9800元,在济南某医院竟要1.7万元。”2024年,河南郑州的陈女士因肺癌复发需要多次基因检测调整用药,在对比不同医院的收费后,她攥着两张缴费单直犯迷糊,“检测项目差不多,价格差了近一倍,钱到底花在哪了?”

陈女士的困惑,折射出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一直存在的价格虚高与过度医疗问题。2025年8月,江苏发布全国首个肿瘤基因检测服务集采方案,用“规则化”的政策刀刃,试图切开这道“价格脓疮”。

市场乱象:300亿蛋糕下的“无序生长”

国内肿瘤基因检测是一个被癌症患者需求“喂”大的市场。

在多款具有明确靶点药物获批上市背景下,2021年12月,国家卫健委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中规定,对于有明确作用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林欣宇(化名)告诉39深呼吸,自己母亲十年前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期间一共做了5次基因检测,医生根据结果换了7次治疗方案。最早的一次是在2011年根据PCR技术确诊属于EGFR基因突变,后面又做了NGS技术的一次小Panel基因检测,两次大Panel基因检测。

肿瘤基因检测产品目前按照技术,可分为PCR(荧光定量分析)检测和NGS(高通量测序)检测。两者在准确率上差异不大,检测范围有所区别。PCR主要检测少量固定基因位点;NGS则在于在检测主要基因的基础上一次性集中扩大筛查范围,得到全面的肿瘤基因突变信息,检测出匹配药物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进行肿瘤基因检测,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求生机会,以及获得药物在适应证内的医保报销。

而所谓的Panel则是NGS肿瘤基因检测的专有名词,类似“套餐”的概念,以覆盖基因多寡加以区分。9个基因的属于小Panel,定价约在5000元,此后随着基因筛查数量的不同,价格随之变化。

◎ 从业者表示,基因检测服务的利润,主要流向了医院和医生。/ 图:全景视觉

“但目前肿瘤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医疗服务,定价缺乏监管,没有市场指导价,医院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同一款检测产品,在河南某个医院需要9800元,山东某个医院就能定价1.7万元。”一家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创始人告诉39深呼吸,“如此大的差价,利润大部分是流向了中间环节。”

据了解,目前肿瘤基因检测过程中,医院与医生的话语权极大。

检测公司向医院、医生或患者提供检测服务并收取费用,按照渠道分为院内市场和院外市场。院内市场,是指检测公司与医院等机构合作,检测公司提供设备与试剂,患者付费给医院,医院再和检测公司分成;院外市场,则是销售代表与医生或患者等个人对接,将样本送到检测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检验所,患者付费给检测公司。

院外市场是常见的灰色地带,有业内人士告诉39深呼吸,推荐一款肿瘤基因检测给患者,医生可能拿到占终端价20%—50%不等的“补贴”。

院内市场的“补贴”同样存在,为了进驻各大医院,快速拿到销售额,检测公司销售费用年年上涨。以业内两家头部检测公司为例,仅2022年,泛生子销售费用为3.6亿元,占收入比重55.4%;燃石医学销售费用2.5亿元,占收入比重66.1%。

最终一款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底价是3000元,院外给到患者的价格是5000—7000元,而到了一些医院则会涨到9000-10000元。检测的基因数量越多,定价越高,涨价也更严重。

全国首份集采方案,能否“砍断”价格乱麻?

2025年8月14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江苏省第十一轮耗材带量采购(肿瘤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稿)》,向肿瘤基因检测的“价格乱象”宣战。据39深呼吸了解,这是全国首个针对肿瘤基因检测服务的地方集采,被行业人士视为“破冰”之举。

政策核心逻辑很明确:用“以量换价”压缩中间利润。

据征求意见稿,本次采购周期为两年。上年开展过肿瘤基因检测的医院填报采购需求量,报的量不少于上年检测量的80%。

第三方检验所和省内医院均可参与集采,分组竞价。

◎ 江苏率先把目标对准了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一个被行业人士认为是“极难啃的硬骨头”。/ 图:江苏省医疗保障局

具体来看,该征求意见稿区分了PCR检测和NGS检测,都以单个位点或基因的检测费用为报价单元,并启动了梯级报价。报价从低至高,医院排名前90%中选,第三方检验所排名前50%中选。

对于PCR检测,单个位点最高有效报价为280元,若有效报价不高于200元,直接中选。检测位点数若大于等于2,多出的位点报价砍半。第三方检验所单次检测累计不超过1700元,医院单次检测不超过2380元。

对于NGS检测,单个基因最高有效报价为800元,若有效报价不高于600元,直接中选。检测基因数若在4-10之间,多出的基因报价砍半,第三方检验所单次检测累计不超过3900元,医院单次检测不超过5600元。

检测基因数若超过10,超出部分仅按照报价的5%计价,第三方检验所单次检测累计不超过7500元,医院单次检测不超过10000元。

多位业内人士看到这份意见稿后均表示,降价幅度比较大,患者将会受益。以NGS检测为例,目前行业主流的试剂盒检测基因数为5—10个基因,对应的价格则为4000—8000元,如今按照集采报价来计算,最高只能收费3900元。

一家体外诊断公司的总经理表示,集采很重要的好处是,厂家不用想办法给医生回扣了,这会规避掉合规风险。

降价之后,谁能笑到最后

据39深呼吸梳理,目前市场上NGS肿瘤基因检测有23款产品获证,PCR检测(甲基化)则有38款产品获证。

可以预见,想要抢占原有市场,未来要展开激烈的“价格战”,患者获益的同时,也有人忧心忡忡——检测结果决定了患者的整个治疗路径,几乎“对半斩”的价格,是否会影响基因检测质量。

“对于荧光定量分析法,江苏给出的最高有效报价是能够覆盖成本的。”元码基因董事长田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高通量测序法按单个基因800元的最高有效报价,则比较粗线条。

此外,基因数量较多的试剂盒可以盈利,基因数量较少的试剂盒则可能亏本。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根据以往的集采规则来看,头部企业将更容易被医院接受,在谈价和分量中有优势,中小企业要么拼价格换中标,要么做偏远的小微市场。

而对于检测公司来说,愿意”自砍身价”,除了抢占江苏市场份额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物价准入和医保准入层面。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就是最好的先例。据2024年12月江苏省医保局、省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做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医院和第三方检验所中选后,NIPT检测直接被纳入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乙类支付,医保基金支付上限为430元。

所以,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本次肿瘤基因检测集采态度乐观。基因检测的最大特性,是它的基因不固定。随着肿瘤相关的研究更新,可以往里面灵活加入或减少基因位点,验证周期短、升级速度快,价格也会随之调整,这是监管难点,导致难以获注册证、难以进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更难以纳入医保。“现在有了清晰的价格规范后,就相当于有了打开医保的‘钥匙’”。

“同时,集采对于整个行业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价格透明,灰色地带变少,高‘补贴’开单的模式也不复存在,利益空间减少后,医生回归‘临床专家’的本位,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度医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来源:39深呼吸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