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1日,第十八届健康产业生态大会(西普会)在海南博鳌召开。开幕式上,中康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给出一个冷峻的信号:2025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预计销售规模约2万亿元,同比下降2.9%。行业普遍认为, ...
8月16日-21日,第十八届健康产业生态大会(西普会)在海南博鳌召开。开幕式上,中康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给出一个冷峻的信号:2025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预计销售规模约2万亿元,同比下降2.9%。 行业普遍认为,作为行业“毛细血管”端的零售药店,在经历超20年的持续扩张后,终于站在了负增长趋势的拐点之上。 放大数据来看,所有参与方都难以独善其身——据中康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医院、药店将同比分别下降5.7%、0.4%,基层医疗增速下滑到4.3%,电商增速也从两位数下滑到5.8%。 旧引擎已然熄火,新的增长出路在哪里? 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中,“银发经济”“AI赋能”“零售转型”等热词频繁出现。这揭示出行业的底层裂变:一面是市场增长的乏力,另一面则是技术跃迁与用户需求升级的迫切。 顶层设计的方向已经清晰可见——行业转型的号角,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就像当前所有零售企业一样,药店也不得不思考,如何满足药品供给之外的情绪价值。 正如有行业人士所言:“未来几年将是一个不断振荡的转型期,我们必须学会习惯这种振荡。” 01.零售药店的乌云之下 2025年,零售药店迎来二十余年来最严峻的挑战。悬在头顶的,不仅是消费趋势的下滑,更有政策高压与线上分流两座大山,正系统性地改写行业格局。 政策压力方面,随着处方药合理性审查趋严和“门诊共济分流”落地,缺乏处方资质或医保资质的药店,不得不将顾客“拒之门外”,大量患者重新回流至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与此同时,带量采购大幅压低药品价格,也削弱了终端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与议价能力。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多地药店主动或被动“解绑”医保,行业普遍称之为“退保潮”,既是监管趋严的结果,也是中小药店在整改成本下的无奈呐喊。 在去年12月举办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指出,各级医保部门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收支规模等现实情况,合理确定定点医药机构规模,健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完善“两定”机构协议管理。他同时强调:“绝不允许将不具备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绝不支持超越医保支付能力盲目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规模。 这两个“绝不”的表态,既反映出医保面临的结构性压力,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医保定点资格”将成为一项愈发稀缺的资质。 电商分流方面,自2019年《药品管理法》修订允许部分处方药线上销售以来,美团、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平台从边缘逐渐走到行业中心,与实体药店正面竞争。 自此以后,零售药店的“便利性”,正在被互联网生态取代。 行业数据已经给出冰冷注脚。中康CMH统计,今年1-5月份,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约2152亿,同比-1.3%。平均订单量、客单价、客品数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根据中康药店通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开药店7118家,闭店10284家,净减少约3000家,门店数回落至70万以下。 数据来源:中康药店通 重重压力之下,行业核心支柱各大连锁药店纷纷放缓扩张节奏。从头部企业表现来看,2025年一季度,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大参林、漱玉平民、健之佳六大上市连锁药店共关闭直营门店541家,关店数已超去年同期。 02.百花齐放的转型路径
“当健康从被动的医疗转向主动的健康管理时,药店如何成为国民健康生活的第一触点?”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阮鸿献的发问,直击行业痛点。 在他看来,当前医药行业正经历三重的跃迁。 第一,需求的升维。患者要的不是“药”,而是药的“健康结果”,从慢病管控到营养需求,从康复指导到预防筛选,挑战虽大,但机会多多。 第二,重构价值。医保控费下,药品的毛利持续收窄,但银发健康的经济释放了万亿的市场,健康意识全面觉醒带来的多元需求快速爆发,要抓住这专业服务就是抓住了增量的核心。 第三,生态的融合。药店必须打破孤岛,链接医院、保险、科技企业,构建“防、诊、疗、护”闭环,朝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快速地推进。 阮鸿献指出,行业破局需双轮驱动,一是场景革命,二是能力革命。他提到,越来越多的药店在探索升级为“社区健康生活站”(增设AI健康检测、慢病专员等),顾客月均到店频次与停留时长都有明显改变。 一心堂药业集团执行总裁张勇认为,药店的价值转型关键在于会员资产的管理,关于药店消费80%–90%客户群体,如何把会员从价格敏感的“买药客户”升级为长期的“健康管理对象”,需要专门的组织和体系来推动。他提倡,每家连锁药店都应设置一个会员服务部门。 健之佳医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蓝波则认为,相比医疗机构,药店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供应链。通过提升药品、冷链、健康产品的供应链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拓展差异化竞争。 目前,医保业务依然是药店的基本盘。有行业观点指出,医保的本质是“保险业务”,药店必须提升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力,尤其在处方来源、合理用药、用量管控和追溯码合规方面提前布局,才能稳住医保支付带来的稳定客群。 此外,银发经济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的“第二增长曲线”。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银发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其中医疗健康消费占比达35%,是银发经济的第一大赛道。出生于1962—1975年的退休群体,既有支付能力,也有健康消费理念的升级需求,他们正推动消费模式从“生存型”走向“品质型”。药店在这一趋势下,不仅是健康数据的管理者,更是医疗资源的整合者与银发消费的引领者。 与会人一致认为:未来,药店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丰富度,更在于专业服务驱动下的消费信任,药店可以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或者通过医药拣选生态化布局,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健康蜕变。 03.行业本源问题的叩问
有行业观点认为,进入存量时代,健康产业呈现出四大特征:其一,市场整体不再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二,供给端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其三,用户需求逐渐回归理性;其四,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传统依赖“流量红利”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新的路径是价值创新——从用户出发,深入洞察其需求与场景,提出新的价值主张,重构信任与交易关系,从而推动产业进入新的增长范式。 中康科技在西普会提出,即便预计2025年中国药品全终端销售下滑2.87%,工业与零售市场双双承压,但产业的长期逻辑并未改变。大会主席吴瀚指出:AI革命、生命科学崛起、支付结构剧变、银发经济爆发与国际化新航道,将成为未来十年推动产业进化的“五大元动力”。 AI赋能是现场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有企业利用AIGC将广告内容植入热门影视剧,强化品牌记忆;扬子江与蚂蚁集团合作搭建AI大模型,为汉中市三百万市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健康风险的预警和干预。 此外,AI之于医疗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大会现场,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中国的巨大需求:中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百度,每年有80亿次健康问题访问。他指出,2025年是“AI医疗元年”,美国已有55%的AI独角兽企业聚焦健康领域,其中部分估值超过30亿美元。 王小川强调,AI医疗正在经历范式转变:此前主要应用在影像诊断,如今语言模型的突破,使AI能够像人一样进行沟通、推理与知识交互。这意味着AI正在从“造工具”迈向“造人”,上个时代解决不了核心医疗资源供给问题,如今正在迎来被彻底改变的可能性。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