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采购环节是腐败滋生的重灾区,近年来,先后有众多公立医院检验科主任因涉嫌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而接受调查,医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仅过去半年多时间,就有13名检验 ...
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采购环节是腐败滋生的重灾区,近年来,先后有众多公立医院检验科主任因涉嫌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而接受调查,医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仅过去半年多时间,就有13名检验科主任因涉嫌违纪违法被调查或判刑: 1月2日,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原主任杨小兰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被通报; 1月3日,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友祥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委监察调查; 1月10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主任肖美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6月17日海南乐东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其受贿罪一案); 2月26日,颍上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原副主任高雷严重违法被开除公职; 3月5日,天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原主任韦旭敏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委监察调查; 3月26日,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原主任冷文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5月8日,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原主任朱萍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委监察调查; 5月9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谢瑞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5月18日,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科长李月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6月21日,南昌县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顺文(历任检验科主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6月19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民医院原检验科主任董华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以洗钱罪判处其拘役6个月。两罪并罚,共处有期徒刑10年,罚金100万元; 6月21日,据南昌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廉洁南昌发布的消息,南昌县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南昌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6月24日,据武宁县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廉武宁发布的通报,武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建根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武宁县监委监察调查。 这些案例暴露了目前检验科存在的3个典型恶劣问题: 1、非法收受体外诊断试剂公司好处费 看似价值低廉的试剂,却成为供应商“围猎”检验科主任的利器。由于医院检验科每天要做大量的检验,涉及的检测试剂耗材等种类繁多、数量大,有时无需采用统一招标的形式,这给一些厂商、经销商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因此一些科室主任便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检验试剂耗材供应、检验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物,以权谋私。 如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定制式”招标、“萝卜坑”采购等医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具体怎么操作呢?例如今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揭秘重庆巫溪县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中标条件,捞取好处费300多万元的腐败案例。2021年该院生化免疫分析仪,购买价格高达1376万元,比周边区县采购的同类产品高出近400万元。据刘学银交代,在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前,他提前将意向购买设备的品牌信息、设备参数告诉其朋友古某(化名),古某再安排亲属联系厂家及平台公司借壳中标。2025年3月,刘学银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41万元。 2、诱导样本外送,谋取不正当利益 外送检验样本收受回扣也是检验领域重点关注的反腐问题,如通过诱导、暗示、强制患者到医疗机构外指定地点接受检测,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在某些医院检验科,腐败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成为了医院内部的“潜规则”,被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所默许。有些医药厂商为了搞好关系,甚至整个科室都会给给予“好处费”,实际上就是“封口费”,防止有人因得不到好处而举报。 今年6月1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提出: 持续规范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力度。 3、违规设备投放、赠送医疗设备,搭售耗材 此外,大家熟知的设备投放、赠送医疗设备,搭售耗材等隐形违规问题在检验科也是屡见不鲜。今年5月21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济南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低价向医院销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附属模块和设备,并捆绑销售相关试剂耗材,谋取了更多交易机会。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当竞争法》第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对该公司作出罚款60万元的处罚决定。 通过绑定销量和(或)限定采购渠道的设备投放,以此来争取交易、竞争优势,排挤竞争对手,这是捆绑耗材和配套设备销售型设备投放在以往案例中经常被定性为商业贿赂行为的原因。 不过,现实情况还要复杂得多。医院招标采购公示出现“超低价中标”、“一分钱中标”、“一元钱中标”的现象大家并不陌生。为什么企业选择超低价投标,这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检测项目的盈利项多是从设备配套的试剂耗材所得。超低价中标(尽管可能只有1元)确实不属于免费捐赠,但低于成本价如此之多的投标行为,很难界定是否属于“擦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低价中标相当于“走钢丝”,很可能会面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 以上3个恶劣问题持续在检验科暴雷,希望各位检验人及IVD从业者时刻保持警惕,远离行业红线。 多位医院检验科主任落马的背后,暴露出了国内IVD行业中暴露的带金销售“潜规则”。检验医学是IVD行业的“用户”和“市场”,其中医疗机构占到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也导致体外诊断企业对医院渠道销售的高度依赖,让它们不惜代价去“围猎”医院的相关科室负责人。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判决书中可以发现,多起公立医院检验科主任受贿案都涉及十几家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生产企业,表明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的售卖十分依赖医疗机构这一巨大市场,医疗器械“带金销售”现象层出不穷,并且屡禁不止。 医院在采购检验仪器和试剂时,由检验科负责人掌握着推荐供应商产品的权力,能够轻易决定使用哪家公司的试剂和耗材。与此同时,因为检测试剂等材料种类繁多,涉及厂商经销商数量大,有的地区的医疗机构无需采用统一招标的形式,这也给一些供应商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治理检验科腐败问题,医疗产品的采购方式必须实现有针对性的改进,并需要社会各界对医疗产品采购进行有效监督。 来源:体外诊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