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中的科学仪器行业,如何突围?

解读 鹏哥
2025-7-28 15:24 11人浏览 0人回复
原作者: 程小卫 来源: 捌小时之外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来源:捌小时之外在科学仪器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拿着厚厚的一本参数手册跟客户周旋,把“精度0.006%”、“检测速度提升20%”、“保留时间重现性0.007%”、“峰面积重复性0.4%”……挂在嘴边,更 ...

 来源:捌小时之外

在科学仪器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拿着厚厚的一本参数手册跟客户周旋,把“精度0.006%”、“检测速度提升20%”、“保留时间重现性0.007%”、“峰面积重复性0.4%”……挂在嘴边,更有甚者找产品经理修改参数,却发现客户听完只是淡淡一句“别家也差不多”;或是团队埋头研发出一项新技术,刚上市就被竞争对手用类似功能截胡,销售呆在客户现场不知何云。

这背后藏着一个被多数人忽视的真相:

科学仪器的营销战场,从来不是产品参数的比拼,而是差异化概念的争夺;

真正的导向不是模糊的“客户需求”,而是清晰的“竞争格局”。

  • 竞争界定需求,而非需求催生市场

在科学仪器领域,“客户需求”往往是被竞争“逼”出来的。

十年前,实验室对检测仪器的“自动化”需求并不迫切,手动操作虽繁琐,但行业普遍如此,客户也就默认了这种低效。直到某品牌推出“一键完成前处理+检测”的自动化设备,直接将实验员从八小时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并非客户先提出“我需要自动化”,而是竞争产品的出现,让“低效手动操作”成了不可忍受的痛点,“自动化”才被定义为新的核心需求。

反观那些失败的产品,往往是产品团队闭门造车,对着“客户可能需要”的功能埋头钻研,最后发现市场上早已被竞争对手用更锋利的差异化概念占据。比如某品牌研发的“多元素同时检测仪器”,技术参数领先,但上市后发现,竞争对手早已用“针对环保行业定制化检测方案”站稳脚跟。客户的需求被对手框定在“行业适配性”上,单纯的“多元素检测”反而成了冗余功能。

对科学仪器的营销者来说,第一步不是问“客户需要什么”,而是问“竞争对手没满足什么”、“我们能在哪个维度形成碾压性优势”。

竞争就像一把刀,能剖开模糊的市场需求,让客户看清自己“真正缺什么”。

  • 差异化概念:比产品参数更锋利的武器

国产科学仪器行业最容易陷入“参数内卷”:你精度0.006%,我就做到0.005%;你检测速度30秒,我就压到20秒。但客户真的需要这些吗?

某高校实验室采购气相色谱仪时,最终选择了参数并非最优的品牌,理由是“他们提供24小时工程师驻场服务”。表面看是“服务制胜”,实则是该品牌精准击中了竞争对手的软肋——同行都在比拼“仪器稳定性”,却没人解决“突发故障时的停机损失”。

这里的“24小时驻场”不是单纯的服务,而是一个差异化概念:“让实验室零停机风险”,直接与对手的“稳定性宣传”形成竞争区隔。

(Steve Jobs: 'To me, marketing is about values', Launch of Apple 'Think Dofferent' campaign - 1997)

构建差异化概念,要避开“更好”,追求“不同”:

若对手主打“通用性”,你就聚焦“行业专属”(如“农药残留检测专用机”);

若对手强调“硬件领先”,你就突出“软件生态”(如“自带1000+药典标样数据库,新手也能秒建方法、秒出报告”);

若对手比拼“价格”,你就定义“总拥有成本更低”(如“三年耗材免费,综合成本降40%”)。

......

这些概念未必需要颠覆性技术,却能在客户心智中划下清晰的界限:选择A,意味着得到B给不了的独特价值。

  • 给国产科学仪器销售与营销实战的浅思

1. 先画“竞争地图”,再定“进攻路线”

销售拜访客户前,先搞清楚客户现有供应商是谁,其核心优势是什么(比如“老牌进口,稳定性强”),短板在哪里(比如“售后响应慢,备件贵”)。你的话术不该是“我们的产品多好”,而是“您现在用的XX品牌,在XX场景下可能会遇到XX问题,而我们专门针对这个痛点设计了XX功能”。

营销团队则要定期梳理竞品的宣传重点,一旦发现对手扎堆在某个维度(如“高精度”),就果断转向另一个空白维度(如“低维护成本”)。

2. 把“技术优势”翻译成“竞争话术”

工程师眼中的“模块化设计”,在客户的耳朵中可能只是个模糊概念。不如转化为:“当竞争对手的仪器需要返厂维修时,我们的模块能现场更换,您的实验进度不受影响。这意味着您比同行每年多完成300次检测。” 用竞争对手的“劣势场景”衬托自己的“优势价值”,比单纯讲技术更有穿透力。

3. 拒绝“全面满足”,专注“精准打击”

客户的需求永远是无限的,试图满足所有需求的企业,最终只会被拖垮。某检测设备厂商曾收到客户反馈:“希望仪器能兼容更多品牌的耗材。” 团队评估后发现,提出这个需求的客户仅占5%,且主要竞品为了兼容付出了“检测精度下降”的代价。于是他们果断回应:“我们优先保证核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这正是XX品牌(竞品)做不到的。” 这种“有所不为”,反而强化了“高精度”的竞争标签。

  • 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科学仪器行业的营销,从来不是一场孤独的“产品秀”,而是一场有明确对手的“阵地战”。客户不会因为你“做得好”而选择你,只会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且这种不一样对我更有用”而选择你。

跳出“满足需求”的迷思,盯着竞争对手的软肋,用差异化概念在客户心智中钉下一根钉子。这才是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突围的关键。毕竟,市场记住的永远不是“最好的产品”,而是“不可替代的选择”。

作者:程小卫

来源:捌小时之外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