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审计组密集行动,大批医院被严查。01.多地审计组行动,医药反腐深入推进7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数据解读》提出,“打虎拍蝇”无禁区,国有企业、工程建设、能 ...
多地审计组密集行动,大批医院被严查。 01.多地审计组行动,医药反腐深入推进 7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数据解读》提出,“打虎拍蝇”无禁区,国有企业、工程建设、能源、消防、高校、医药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系统整治正在深入推进。 中纪委曾多次发文强调审计在医疗反腐中的作用。如《持续深化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一文提到,贵州省纪委监委对审计机关移交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深挖彻查,严肃查处了国企、金融、平台公司、医药、教育等领域一批大案要案。 随着全国医药反腐持续深入,多地审计组已密集展开行动。 7月18日,天津市审计局发布近三年审计当市公立医院发现的突出问题。市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医保基金违法违规典型问题清单,规范完善17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计价收费行为,解决价格政策不合理造成违规收费问题等。尤其是针对麻精药品,天津市多部门要求巩固麻精药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防止违规开药流入非法渠道。 同日,湖北武汉市审计局发布消息称,其针对某公立医院开展审计工作时,围绕医院诊疗服务、药械采购使用、运营管理绩效等方面展开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诊疗服务和收费结算、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以及运营管理绩效等。 如通过审查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准入和变更、采购申请和审批等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医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情况,推动医院规范药品耗材、医疗设备采购。 截至目前,除天津、湖北武汉外,北京、安徽芜湖、甘肃兰州等地区的审计部门纷纷披露公立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医疗领域供应商准入、采购申请,以及药品耗材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审查对象。 审计工作已成为医药反腐的重要抓手,随着医药领域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其在医药反腐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02.2025下半年,医药审计瞄准这些领域 2025进入下半场,审计在医药反腐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多项措施深入推进。 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4部委联合发布的《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强调,发挥穿透式审计监督优势,加强医药行业专项审计。打通从原材料采购、药品耗材生产、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 这意味着审计工作将打通从原材料采购、药品耗材生产到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把监管重点向生产端延伸,构建药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可追溯机制,并全面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在全场景的采集应用。 在具体执行层面,国家与地方协同发力。 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通知》,此次修订在坚持原有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主要是对于评价的档次、依据等做了调整,包括在原有法院判决案例和相关执法行政部门处罚决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案源信息等。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引导医药企业建立与其经营规模和运营模式相适应的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组织,配置合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完善法务管理、财务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机制。 地方层面,多地已启动医疗机构专项审计。如浙江省审计厅发布《关于审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运营管理和财务收支情况的通知》,自6月30日起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22年至2024年运营管理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必要时将追溯到相关年度或者延伸审计有关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省口腔医院)是浙江省首批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此外,审计手段不断更新,精准打击医药腐败。如甘肃兰州市审计局通过大数据审计完成全市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山东则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审计,反映医药用品采购不规范、扩大医保结算范围等问题1093个,向40家医院追回多支付医保基金1600余万元等,并将大数据应用嵌入审计业务全过程,优化审计管理系统功能。 2025 年下半年,这场 “穿透式审计风暴” 正席卷更多医疗机构,推动医疗反腐迈入深水区。 来源:赛柏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