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3392.SH,以下简称万泰生物)眼下正面临着公司上市以来从未遭遇过的考验。根据公司最近披露的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将出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金额在1.3亿 ...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3392.SH,以下简称万泰生物)眼下正面临着公司上市以来从未遭遇过的考验。 根据公司最近披露的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将出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金额在1.3亿至1.6亿元之间。 这可是上市五年来头一回。而去年同期,万泰生物可是盈利约2.6亿元。一年之内从盈利到亏损,大起大落的幅度之大,难免让市场倒吸一口凉气。 那么,万泰生物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业绩“过山车” 从疫苗神话到出现亏损 谁都知道,万泰生物当年是靠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二价HPV疫苗“馨可宁”起家的。这款产品一度红遍市场,被外界称为疫苗界的“印钞机”,撑起了公司近八成的收入。 查一下财报数字,2022年那可是风光到了极点——万泰当年营收足足冲到了111.9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创纪录地达到47.36亿元。 按理说,疫苗这种生意做起来,后续的现金流都比较稳定,哪怕增长速度放慢点儿,总比直接滑坡强。然而现实真的挺残酷,万泰生物也没逃过这个“真香”魔咒。一转头到了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然腰斩,降了一半到只剩55.11亿元,更要命的是净利润衰减幅度高达七成多,才剩12.48亿元。 等到了2024年,市场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整年收入进一步萎缩到22.45亿元,疫苗业务从高峰时期的七八十亿一路下滑,只剩下6.06亿元。这意味着仅仅过了两年,公司的疫苗收入被削去了八成还多,从收入支柱一下子变成了次要角色。 有人可能会问:疫苗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一下就卖不动了?原因倒也不复杂,市场环境变了嘛。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厂家开始扎堆进入这个领域,类似疫苗的竞争越来越乱,过去那种躺着赚钱的红利日子一去不返。 另一方面,随着九价HPV疫苗能够满足更广泛人群需求、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万泰自己也上线了国产九价疫苗“馨可宁9”,但他们这次定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低价——每支499元。 简单来说,499元每支意味着什么?当年进口九价HPV疫苗上市初期,动辄上千元一针,而万泰直接把价格杀到了进口疫苗的一半甚至更低,点燃了一场惨烈的价格大战。 这招确实厉害,把同行都给杀懵了,自己很可能被卷进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窘境,产品利润可能严重缩水。毕竟低价之下,成本又降不太下来,虽然不能确定其会亏损,但盈利承压的现实一定是会面对的。 万泰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确实很难讲。严重价格战往往被人看作企业压力巨大之下的孤注一掷,可也有人觉得,公司或许已经看透后续的市场形势,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短期亏钱认了,长期反而可能扩大市占率,巩固龙头位置。到底孰是孰非,只能看未来几年市场怎么应对了。 更不巧的是,公司本来是疫苗和IVD(体外诊断产品)两条腿走路,现在看上去,这两条腿好像同时出了问题。本来在疫苗这边赚不到钱了,公司就想着依赖IVD产品撑一撑,这倒可以理解,可惜IVD市场这些年也不好过。 集采降价,把产品定价空间压得特别紧,而以前各类的临床检验项目捆绑套餐各医院逐步取消,这些政策接二连三地砸下来,万泰的IVD这边生意好不到哪里去,在2024年,公司的IVD虽营收占比提高,但收入也仅仅同比增加4.91%。 万泰的499元“豪赌” 国产九价HPV疫苗的背后 百亿市值的万泰生物,短短两年间,利润从几十亿元下跌到亏损边缘,压力可想而知。能够扭转困境的“救命稻草”是什么?万泰将全部希望押注在2025年6月获批的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上。 万泰生物一把打出了499元每支的“超低惊爆价”牌,瞬间将曾价格昂贵的九价HPV疫苗,直接拉进了“5百元以下时代”,这价格还不足进口同类疫苗官方定价(1298元/支)的四成。不难想象,这下子业内炸开了锅,各类疫苗厂商措手不及,预示着HPV疫苗领域即将开始一轮惨烈的价格“内卷”。 如此大幅降价,到底是高明的商业布局,还是走投无路的冒险赌博? 对于万泰生物而言,这的确很难预测。短期效果看,这招风险不小,直接效果是产品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要知道过去万泰依靠二价苗赚得盆满钵满,随便一年毛利都超过90%。但九价苗就没这么简单。 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万泰新采用了更便宜的大肠杆菌生产工艺(进口疫苗普遍用的是更加昂贵的酵母工艺),成本确实控制了不少,但也架不住九价疫苗本身工艺复杂,生产难度高。以区区499元的定价,短期实现高获利几乎不现实。 除利润问题之外,公司现金流也会受承压。外界可能不知道,疫苗产品卖出去,可并不是马上就收到钱,大多数都是通过各地疾控机构采购,付款拖得可能比较久。 2024年底时,万泰生物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已经是高达22.4亿元,这几乎和公司全年营收差不多一样多,到账周期平均接近一年,就意味着卖得越多,积压的资金越严重,财务压力越重。这也是不少疫苗厂商特别头疼的一道关坎。 库存也是个绕不开的头疼事儿。截至2024年底,公司疫苗库存达到惊人的3137万支。这些主要是什么?基本都是滞销的二价苗,为此公司不得不计提2.52亿元来应对库存积压。这种局面要是再不扭转,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危险之下往往潜藏着机会。万泰生物敢于冒险,显然也看到了市场变化中的希望。 首先便宜的疫苗总会有更多人买账,这是常识。一旦价格跌进普通消费者心理接受范围,就可能刺激更多的人去主动接种,扩大市场整体规模,最终“以量补价”的办法说不定还真能行得通。 毕竟现在中国HPV疫苗的实际接种率还比较低,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万泰的九价苗特别批准年龄范围放宽到了9到45岁,这一下大大扩展了潜在人群的尺寸,上限一下子提高很多。 再一个差异化优势在于,“馨可宁9”是目前国内唯一批下了9-17岁群体“两针法”的九价HPV疫苗。“两针法”什么意思呢? 传统疫苗可能要打三针,年轻人群如果能少打一次,省钱省事,不用多跑一次医院或者接种点,对年轻的家长和学生家庭来说吸引力格外强,这也就能迅速形成一定壁垒优势。 更有意思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超低价九价苗风潮兴起,市场需求猛地增加,一定程度上还能刺激消耗原来没卖出去的那些二价库存。 原因是当九价价格变低,疫苗整体市场被盘活,有些地区不一定能马上跟上高需求,临时会拿相似的二价苗做替代性方案,盘活了库存,这又变相为公司节省了库存处理成本。 业内普遍认为,万泰生物眼前的价格战这步棋确实很凶险,但也不是不值得一搏。对现在的万泰而言,摆在面前只是两个问题:短期利润的损失,能否换取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快速占有市场大份额后,公司能不能顺利重构稳定的盈利模式? 用生动些的话来讲,这是一场下注未来的豪赌,没人能百分之百确定成功与否。只不过,市场竞争从来如此,风险和回报往往都是结伴而行,左右下注者的决策,也让旁观者充满好奇:押上重注的万泰生物,这次到底能赌赢吗? 腹背受敌 疫苗与IVD双业务困局 目前,万泰生物可以说面临着“腹背受敌”局面。眼前摆着的难题,不仅是业绩压力,更关键的是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疫苗和IVD这“两条腿”走路,本应是稳妥布局,眼下却有点进退两难。 万泰主力业务HPV疫苗,其九价HPV疫苗在国产阵营中是抢到了头班车,率先拿到了上市资格。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这独门生意能吃多久?要知道,时代变了,中国药企不是当年跟风模仿国外药厂的小弟了,有能力作出九价HPV疫苗的国产厂商并不是没有。 拿九价HPV疫苗来说,不光万泰一家占着跑道,背后的沃森生物、康乐卫士、瑞科生物还有博唯生物等几个“兄弟厂”正在加班加点,都推进到III期临床阶段了。 据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估计,这几家疫苗最快2026年前后就陆陆续续拿到通关证,到时候市场上竞争究竟有多激烈,可能谁也无法准确预料。 所以,对于万泰来说,真正该操心的是能不能在同行大军追杀上来之前,赶快把短暂的先发优势变成销量和渠道的双优势,最好能形成一道可靠的护城河。否则,到时候价格战一开打,比499元甚至更内卷的价格出现,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 再看看另一条主线IVD诊断业务(体外检测产品)。本来这在中国也算个高利润、稳当吃饭的营生,但近几年来环境却彻底变了风向。对企业来说,最头痛的莫过于政府主导的集采,也就是集中采购政策的持续推进。 本意倒是给医院降成本、老百姓省医药费,结果就是激烈竞价“自相残杀”,原本利润丰厚的检测试剂一口气砍去了大半利润。 行内的真实情况是,集采中试剂价格腰斩50%以上都是常见的事,有些原先价格较高的明星品种甚至幅度更大。有业内人士说,以后卖检测试剂基本就跟卖盒饭差不多——薄利多销,以量取胜。 最要命的是,万泰的IVD规模在行业里也没法排到前列,日子原本就不够滋润,结果旗下主打的传染病检测试剂还早早列入集采范围,被压价压得苦不堪言。 这还不算,还有检验套餐取消绑定、全国多地检验结果互认这些政策,对万泰本就不牢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造成挤压。 更别提迈瑞、安图这些本土巨头虎视眈眈,罗氏、雅培这些老牌外资药械大鳄也不会甘心把市场让出来,四处围堵之下,万泰诊断业务的突围之路能有多难,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写在最后 面对疫苗和诊断业务的双重夹击,万泰这次作出的499元九价HPV疫苗的决策,在很多人看来既够豪迈也够冒险。“499元”这个价格象征意义极强,看样子公司上上下下对此寄予厚望,也下足了本钱。 用超低价一方面破了外资疫苗厂家的价格神话,一方面又能堵截身后追兵的进攻线路,还能趁机提振一下市场对万泰的信心。这盘大棋打得大胆,也很容易被看作公司业绩困境中的一场极其激烈的搏杀。 那么问题来了,这499元的疫苗定价,到底算聪明果敢还是孤注一掷?明后年能不能顺利实现以价换量、成功拿下足够的市场份额?现金流改善了,业绩回升了,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算盘打错了,市场份额没拿到手,现金流也吃紧,这一招恐怕就变成了“壮士断腕”而不是“绝处逢生”。 接下来两年,这场499元的“豪赌”究竟会带来万泰生物的重生,还是会成为更深的泥潭?现在所有的答案都只能是猜测。也许,万泰生物连自己也没把握能否赢到最后。 不过,股市里也罢,江湖里也好,谁不冒点险,又怎么搏出一条活路来呢? 来源:药财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