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毛利才可能有净利,才可能说赚到钱。上周,燃石发了2025Q1财报,胖鸽在分析文章中有一句非常玩味的话:“很久以前,我问一位前辈:如何定义肿瘤NGS行业?前辈调侃的回复:劳动密集型高科技行业。因为劳动密集,所 ...
有毛利才可能有净利,才可能说赚到钱。 上周,燃石发了2025Q1财报,胖鸽在分析文章中有一句非常玩味的话: “很久以前,我问一位前辈:如何定义肿瘤NGS行业? 前辈调侃的回复:劳动密集型高科技行业。 因为劳动密集,所以毛利率低。 因为高科技,所以初期不赚钱。” 今天我们不聊句子前后的因果关系,我们关注一个重要指标“毛利率”。 在测序企业内部,在投资者与企业交流的各种场合,毛利率也经常被大家谈及。 毛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毛利是覆盖期间费用(销售、管理、研发三费)和最终净利润的基础。高毛利产品为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市场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测序企业不赚钱,究竟是毛利不够高,还是期间费用太高? 根据公式,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100%。(销售成本包括直接用于生产或采购产品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成本等。) 所以,想要提高毛利率,就要提高销售收入(典型如提高销售价格);降低销售成本(典型如降低原材料采购价、削减生产人员)。 这从内部运营角度来讲,毛利率直接体现企业对原材料、生产流程的管控能力; 而从产业链上来讲,毛利率则体现了对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定价权。 不同行业的毛利率差异非常大。 例如,苹果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常年保持在40%以上,而为苹果产品代工的富士康,毛利率一般只在6%。 测序企业的毛利率怎么样,高还是低? 以燃石医学为例,通过压缩人工与材料成本等,燃石2025年第一季度,将整体毛利率提高至73.2%(去年同期为68.3%)。 其它业内数据:
可以发现,测序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呈现高度分化状态。这与测序企业复杂的业务类型有关。 测序企业,一般既有ICL检测服务业务,也有IVD产品入院业务,还有科研业务、药企合作业务,不同业务类型,毛利率差异也非常大。 我们按收入结构来看: (1)ICL检测服务业务: 即检测外包业务,医院将不想检(一般为普检项目)、不能检(一般为特检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由第三方完成检测并返回检测报告;提供服务的主体为企业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 各企业相关板块毛利情况:
参考ICL龙头:
从上面数据来看,肿瘤NGS头部企业ICL业务毛利率并不低,远高于常规的普检、特检业务。这与NGS项目本就适合集约化检测来进行成本摊薄的情况相契合。 若送检项目的毛利率已经足够高,但该业务本身还不赚钱,就要考虑期间费用,尤其营销费用、渠道成本过高的问题。 同时,以NIPT、CNVseq等成熟业务为主体的贝瑞基因,相关业务毛利率已迅速逼近普检项目水平,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2)IVD产品入院业务(以仪器、试剂销售为主):
参考其他IVD企业: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NGS企业IVD产品入院后的毛利率并不突出,甚至低于已进入集采的生化免疫领域。 (3)科研服务板块:
整体测序科研板块的毛利率并不高,诺禾已经算做到了该板块的极致。 以上数据供参考。 一般来说,高毛利率源于其稀缺性(技术领先、准入资质、客户关系)、品牌价值,客户愿意支付较高溢价;反之,低毛利率可能意味着产品同质化严重,需依赖价格战、规模优势来维持市场。 测序企业,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做产品开发,发了大量高水平文章,花费巨大精力去做了注册申报、去做市场教育; 目前来看,这种行为并未成为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反而可能是做了嫁衣),并未转换为企业的产品溢价;然后大家一起陷入“低价 → 低利润 → 低研发投入”的泥潭。 哪里出了问题? 来源:基因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