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在IVD企业的推动下,检验技术已经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自动质控和全流水线等的应用,无人值守实验室的概念,使检验医学面临现实的转型,以前以样本为中心,强调质量(人、机、料、法、环) ...
检验医学在IVD企业的推动下,检验技术已经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自动质控和全流水线等的应用,无人值守实验室的概念,使检验医学面临现实的转型,以前以样本为中心,强调质量(人、机、料、法、环)、质控、性能的检验技术时代(追求同质化),将逐渐进入检验医学的个性化时代,即强调检验人的个人能力,非常赞同杨军教授的观点:未来的检验只有二类人可以活下来,一是形态界的高手,二是可以指导临床申请检验项目和解读报告的高手,而第二类高手类似于检验医师的角色,其中心任务是“患、检、思、因、果”,展现个人的才能和价值。(见上一篇文章用专业水平实现“患-检-思-因-果”) 当前的医疗环境,DRG付费、检验组合应拆尽拆、最少够用、检验结果互认,营运成本的压力等,减少人力成本,用仪器和自动化取代人工成为现实,检验进入实质减员时代,逼着检验进入个性化时代,即强者生存。 检验个性化时代到来,强调是检验人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检验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和患者是生存之路。 个性化的理解就是你和别人的不同,例如:当有异常结果时,别人都复查写二次复查一致,而你选择查阅患者资料、病史信息和其他检查结果,打电话和临床及患者沟通,寻找异常结果的原因。而当临床和患者咨询结果时,别人回答质控在控,而你却能用临床思维结合检验知识系统深入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最重要是:当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结果时,你会根据患者多指标联合分析,用临床语言写出就这个患者的个性化检验分析意见报告(把检验数字结果转化为临床语言),而不是条式化给出一句请结合临床。 因此,检验的个性化时代,重点是讲好“我和患者的故事”,任何检验事件的描述,包括几个要素: 1.时间---哪年哪月哪天 2.患者---男还是女,多少岁?诊断是什么?什么症状? 3.检验结果---什么结果异常或有临床意义 4.思考过程---就这个患者,你如何思考和分析的?这个非常重要! 5.做了什么?---经过分析思考后,你做了什么?给临床还是患者打了电话?给出了下一步检查项目的建议?面见了患者?写了检验分析意见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描述你做了什么,价值是什么?让其他人学习你的思维和经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亲自审核报告,在一线中去展示才华。这方面特别应该向病理学习,病理各种大小的会议,不论教授、专家还是年轻人,全部在一起交流各自工作中遇见和发现的疑难病理,或交流讨论或分享心得体会。 我们的会议也讲指标的价值和临床应用,但少有具体的场景,更多是理论,缺乏上面5个要素,检验个性化发展,更多需要经验和实战,让听者有所获,让听者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可以用你的经验去应用,讲者们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因此,建议增加一些内容:哪一天,哪个患者,我作为一个检验人,我在患者医疗行为中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临床的示范作用就做得特别好,临床科室的主任和医疗组长们就一直在给同事、实习生和进修生发挥着传道授业的作用,例如示范查房和示范手术,亲自言传身教,我们检验可以借鉴学习。 特别欣赏临床医生的年终总结:一年来看了多少门诊患者?在病房管理了多少住院病人?会诊了多少次?一年中帮助了多少患者? 检验是否也可以这样,一年审了多少张报告?写了多少份检验分析意见报告?参加了多少次会诊?有多少患者因为你得到了帮助? 在检验个性化时代,检验人就应该去展现个人的能力,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去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临床助力,最终讲好“我和患者的故事”。 前 天 我的生化同事王老师对这份报告选择打电话和临床沟通:建议加做血清蛋白电泳。 而这个双肾结石的患者,也是王老师和患者电话沟通:建议患者去内分泌科。 昨 天 就这样一个结果,我的同事宋老师、刘老师、李老师、等和进修老师一起寻找原因,至到今天还在想办法,找原因。 电话和患者交流,表明我的看法,希望我的意见和检验分析意见报告能解决患者10年的痛苦。 今 天 这个年轻的患者就诊多次,前天还去了门诊疑难会诊中心,而我给患者电话交流,让他再也不用看了,回家吧,其实没什么,不会有什么危害。 而这个检查者为了12年升高的AST从广东来华西,电话交流得知:前几年差点去做了肝活检,我也让她回家,也解释了原因,这是一位高三的老师,趁学生高考完请假来华西就诊,当她听懂我的解释,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释然和高兴,我也开心。 再次动车前行,窗外阳光明媚,最近老说一句话:专业的。 特别欣慰是我的同事们的变化,其实已经在进行个性化的改变,让检验的日常真正和患者联系在一起,让检验融入患者的医疗行为,如果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电话打起来,报告写起来,帮助患者,成就个人价值,那就是美好的检验新世界。 来源:贵氏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