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战略的“天龙三部”

解读 鹏哥
2025-5-19 17:28 1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一聊Med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江湖,总归有个输赢。可能是一场比武,也可能是一场竞赛,更有可能就是一场时间与金钱的消耗。但总归是要面对群雄并起,资源有限,以及英雄主义的时不我待。为什么如此高深的技术,一瞬间全中国的企业都会做?集采的 ...

 
图片



 

江湖,总归有个输赢。

可能是一场比武,也可能是一场竞赛,更有可能就是一场时间与金钱的消耗。但总归是要面对群雄并起,资源有限,以及英雄主义的时不我待。

为什么如此高深的技术,一瞬间全中国的企业都会做?集采的价格如此之低,企业还怎么赚钱?这么新的技术,美国人还没做出来,中国企业可行么?

产业的深水区,成为了当下无数人的自我拷问?可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样的局面,历史之中,江湖叙事之上,肯定是有过的。

2025当年下的医疗器械产业,该从中学到什么,以应对未来更为严苛的3-5年呢?拿钱融资时的“爽歪歪”,当下几乎都变成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因为,商业总归是要赚钱的,是要通过盈利让自己在江湖占据地位的。纵观任何历史,江湖,那些屹立不倒者,或者说真正的遥遥领先者,无不在3个方面做到极致。

或者说历史或者江湖,其实,只有三个战略:

成本,差异化,聚焦

其余都是杂音。


 

聚焦

多年前,中国器械产业几乎都在广撒网,从心血管,扩展到神经介入,再到瓣膜,形成了公司拆分的风气,成为当时一种产业生态。即啥火就做啥,至于之前的产业赛道,跟进即可。

反观国外的pebumbra, Inari,甚至爱德华等,都是在十几年的聚焦和积累之后,才开始图谋下一步。

聚集是对深度的探索,正如美敦力还在研究新一代冠脉支架,而国内几乎都放弃了。缘由可以说出很多,但当前几乎所有赛道,都在遵循一样的逻辑。这不仅导致了企业的浅尝辄止,也导致了产业工程的浅尝辄止。难怪有老人说,器械耗材的研发高点在10年前。

当前“泛血管”概念在国内成型,从医学上,这绝对是一种有意义的整合;但在商业上,被泛滥应用。本应该在赛道深度上挖掘,拓宽的,一个“泛血管”就可以冠脉,神经,外周全涵盖,但真正做过商业的都明白,三个科室,意味着企业的三重成本。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要珍惜那些敢于单赛道称呼自己的。

当前,我们有多一半的器械企业小于10年,这个年龄下,就应该聚焦于一种技术(如导管技术,球囊技术),或者同一科室,这样才能在深度上突破大多数人未来学到达之地。


差异化
 

没有用“创新”,而是差异化,是因为差异化十分适合当前的国内市场。差异化的核心是“对比竞争”,以此获取市场优势。

客观地看,器械技术的沟壑和信息差,越来越弱,或者说很难再有单一颠覆的技术出现,更多的是对技术的修补和“医工结合”(应用创新)。与此同时,同一技术的跟进效率和频率都在加大,即大家在技术能力上的“强弱差”已不是关键。

药球对支架的创新,不到5年时间,就变成了药球对药球的差异化。取栓导管对取栓支架的创新,也是如此逻辑。

当前,器械差异化的势头在国内越来越好,并非一味追求大技术,而是临床端稀缺的,与当前产品不同,术式不同的,以此作为企业未来商业化的铺垫。

差异化看似是短期行为,但最终也会倒逼创新,以及到企业最终的“系统性创新”。


 

成本

成本,是当前所有进入商业化的中国器械企业都关注的要点。

成本领先可以说是目前器械商业化占比最高的战略环节。成本领先和低价策略完全不一样。低价策略是毁灭且短视的,而成本领先则是要求企业在运营水平,研发制造上进行的突破和变革。

尤其在集采和内卷的双重压下,成本领先,应该成为国产器械的重头。

高值还是低值,那都是别人给的;但成本领先,则是自己给的。器械产业,一定别再给自己带上“高科技,高值”等帽子,但成本领先,无论是在商业端,还是未来上市的盈利端,都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与其在完全陌生的领域撒网,不如死磕工艺,优化生产,在成本的深度上做大做强。


 

从神经介入,到瓣膜,再到如今的PFA,Shockwave,下肢取栓等,我们都可以从聚焦/差异化/成本领先三个维度去衡量。

上海微创在广度上无人能及,甚至植发,医美也都开拓,但在产业深度上,并未以强者的形象而出。后续一众的早期大佬,也几乎都是类似逻辑。

湖南爱普特,通过差异化(导管,导丝),尤其是成本领先,在国内异军突起,成为榜样。南京微创(南微医学),也是同样的逻辑,成为腔道介入的强者。

新进者“归创+通桥”,看似在单个赛道都无绝对的技术和拿证优势,但其聚焦程度和成本领先,让其成为新一批企业中,露有王者之气。

心玮的止血封堵器,励凯的长鞘,也是通过单品的差异化和成本,成为商业上的强者。

对于企业,或者说企业负责人而言,当前的环境,不仅一方画找钱(或者现金流),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战略(大方向),这是最为捞人捞心的。
 

成本,差异化,聚焦

可以作为这5-10年的工具,去自我判断和审视。


 

尾--珍惜

人或者企业,一定要珍视“低谷期”。

因为低谷是“尚未显影的路途”,是倒逼自己去认识产业,认识自我,从而提升认知,寻找属于企业自己的道路。

当前的器械赛道,钱难拿,往死卷,集采繁,可以说buff叠满,让企业迷茫,对未来模糊,但这也正是“进化开始”的节点。珍视当前的低谷期,是期待企业“用当前的短期波动换取长期进化优势”。

但无论是任何压力,总的方向和节点,还是:

作为制造业的器械,自我造血,有现金流,然后挣取利润,才是永恒不变的王道。

​来源:一聊Med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