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赚翻 ,一边“割肉” :药明康德的阳谋

解读 鹏哥
2025-11-5 15:53 1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药财社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近日,药明康德(603259.SH)发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这份财报很好看:第三季度营收120.57亿元,同比增长15.26%;归母净利润35.15亿元,同比大涨53.27%。把时间拉长看,前三季度总共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 ...

 近日,药明康德(603259.SH)发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这份财报很好看:第三季度营收120.57亿元,同比增长15.26%;归母净利润35.15亿元,同比大涨53.27%

把时间拉长看,前三季度总共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母净利润有120.76亿元,同比大涨了84.84%

市场正惊讶它这么能赚钱,药明康德接着宣布要卖掉一块大业务。公司公告显示,其准备用28亿元人民币的基准价格,把旗下负责临床CRO(合同研究组织)的两家全资子公司——上海康德弘翼医学临床研究有限公司,和上海药明津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SMO,即现场管理组织)——的100%股权,全部转让给高瓴投资(Hillhouse Investment)新成立的公司。

一边是财报数字涨得飞快,一边却是「割肉」卖掉业务。这种「一半火一半水」的操作,马上让市场非常关注。

药明康德为什么在赚钱最多的时候「甩包袱」?这笔买卖只是为了让资产更好,还是有别的更深的想法

业绩「冷热」:

利润大涨和不赚钱的板块

仔细看药明康德前三季度的百亿利润,会发现不全是主业挣的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累计有大概32.23亿元。这笔巨额收入,主要是年初卖掉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药明合联)部分股票得来的。

去掉这笔「额外」收入,主营业务的增长还是不错的,但利润大涨的「成色」需要看清楚

公司业绩增长的真正核心,还是它一直集中的CRDMO(合同研发与生产组织)模式,特别是化学业务板块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化学业务收入达到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TIDES(寡核苷酸/多肽)业务涨得最快,收入同比猛增121.1%,达到了78.4亿元。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的大项目多了,产能用得更足,拉高了整体毛利

和这些涨得飞快的主业比,这次要卖掉的临床CRO/SMO板块就差很多了

被卖掉的这两家公司到底怎么样?数据显示,康德弘翼(临床CRO)在2024年收入约29.07亿元,净亏损约0.42亿元津石医药(SMO)2024年收入约13.38亿元,净利润约3.13亿元

到了2025年,1月到9月,这两家公司加起来的营业收入是11.65亿元,只占整个集团总收入的约3.5%合计净利润是0.86亿元,更是只占集团归母净利润的约0.7%

简单算一下,这个板块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净利率只有7.4%左右,比集团整体约36.7%的净利率水平低太多了

很明显,这部分业务对药明康德来说,已经不太划算,成了「鸡肋」。临床CRO业务有几个特点:项目周期特别长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管理起来很复杂,而且利润率相对比较低。这跟集团追求高毛利、高效率的CRDMO主业态势,是相反的

28亿怎么付:

高瓴接手和「业绩保证」

这次接盘的是高瓴投资。市场报道显示,接盘方「上海世和融」与「上海世和慕」,是高瓴系为此次交易专门新成立的主体

基准买价28亿元,并非为一次性给完现金,双方还设计了分期付款「对赌」条款。公告显示,转让款会分四期支付,比例分别为55%、10%、15%与20%。

其中最后的20%尾款最为关键。这笔钱能不能拿到,是要看被卖掉的业务在2026年到2028年这三个财年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完成得怎么样。

根据协议,未来三年的EBITDA完成率必须达到80%,受让方才支付尾款。实际支付的金额,也会在尾款的50%到150%这个区间内浮动。

这种结构设计,表示着买卖双方都有自己的考虑。对药明康德来说,卖价高于净资产,能锁定一笔不错的处置收益和现金,还通过「对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买方的经营

对高瓴来说,此办法能将收购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临床CRO已是「红海」,有泰格医药、IQVIA、Parexel等国内外大公司。高瓴通过业绩对赌避免「高价接盘」的窘境。

此外,双方还签署了《过渡期服务协议》,最长18个月,确保业务平稳交接,降低对正在进行中临床项目的影响。

战略变化:

从「什么都做」到「降低风险」

从钱的角度看,剥离掉利润率低的板块,让资产组合更好,提升资本效率,是这次交易最直接的动因。药明康德董事会公告也说,交易对价明显高于标的净资产,预计会带来「正向利润贡献」

在财务考虑的上面,还有更深层的动因。这指向了战略聚焦和地缘政治的「去风险化」

战略聚焦是关键考量。药明康德的「护城河」在于它CRDMO业务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临床CRO/SMO这一块业务,管理半径长,资本投入重,不是「核心」

把它剥离出去,有利于管理层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集中投向TIDES、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这些高景气、高毛利CRDMO主赛道,把核心竞争力做得更强

公司在披露交易的同时,还上调了2025年持续经营收入指引和自由现金流指引。这显示出公司对核心业务的强大信心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与数据合规的「去敏感化」,则是市场普遍关注的核心。

分析指出,临床CRO业务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大量的患者数据,以及跨境医疗信息的合规问题

在当前中美生物技术摩擦全球数据合规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直接拿着涉及多国患者数据的临床业务,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地缘政治敏感度合规风险

例如2024年,美国众议院就通过《生物安全法案》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联邦机构与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国展开业务。该法案旨在防止外国对手获取美国人的个人健康和遗传讯息。

此举被看作是药明康德「风险隔离」组合动作的延续

近两年,公司已经陆续出售了它在美国和英国的ATU(细胞与基因治疗制造)业务,还有美国的医疗器械检测业务

通过「化整为零」,主动拆分并剥离这些在地缘政治和数据合规上的敏感业务板块,有助于降低集团整体的运营不确定性

「一条龙」服务的故事要改改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药明康德长期以来向全球客户推介的核心卖点,正是「一体化、端到端」(CRDMO)的服务平台能力。意思就是客户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商业化生产,都可以在它一个体系内完成。

这次剥离了临床CRO/SMO业务,无疑让它「一体化」的服务链条,出现了关键环节的「断裂」

药明康德方面表示,未来仍将与被转出的CRO伙伴(也就是高瓴旗下新平台)保持外部协同与合作。但分析认为,这种外部合作的可控性、效率以及内部协同的紧密度,显然无法与内部闭环的体系相比

这不只是服务口径需要重新描述,更可能实质性影响它的业务联动性。比如,临床与CMC(化学、制造和控制)/生产的联动可能会变弱,进而减少交叉销售的机会。这很考验公司如何通过后续的合作协议,来维持客户的全流程体验。

过渡服务期虽然提供了缓冲,但从长远看,药明康德的「一体化」叙事将被迫重构

写在最后

这笔28亿的交易,是药明康德在业绩高点上,一次主动的「聚焦+去风险」的战略调整。这是一次清晰的权衡:在「平台完整性」与「专注盈利性」、「合规安全性」之间,药明康德选择了后者

它通过牺牲部分业务的协同叙事,换来了更高的资本效率、更优的利润结构,以及更低的地缘政治风险暴露。这样做,是希望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把自己最核心的CRDMO业务的「护城河」挖得更深

来源:药财社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