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与IVD行业经销端的朋友聊天,他是新业务的负责人。他说现在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冻得瑟瑟发抖,在存量业务已经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因此,他想与老板谈谈,看能否能投入更大的资源在增量业务上。然而,对你 ...
这几天与IVD行业经销端的朋友聊天,他是新业务的负责人。 他说现在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冻得瑟瑟发抖,在存量业务已经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因此,他想与老板谈谈,看 然而,对你来说是增量,可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还是存量,你有把握劝动老板把之前好不容易赚到的那点资本拿出来冒险吗? 之前文章中圆乐说:在春节前后,很多IVD小公司面临生死考验,能够全身而退已经是体面的结果。 最近,收到的一些公司的消息也确实部分验证了当初的担心。 因此,圆乐对朋友讲了一些掏心的话。 01.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像圆乐这样所谓的自媒体,有时候瞎 比如我们可能会讲一些“IVD行业的出路在哪里?”之类的话题。 如果我们已经带领团队蹚出新的出路了,那么讲这话还有参考意义,即便如此也仅仅是参考而已,因为每个公司的处境和背景各不一样。 更何况,我们写这些文章的人本身就是职场的牛马,对自己今年会不会被公司优化都不确定,还大谈出路在哪里,即便讲得再有道理也是纸上谈兵。 古德讲:“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每个公司的课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解决过程中碰到的疼痛才是真正蜕变的过程,别人是替代不了的。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承受的煎熬,会让我们本能地想去找一个答案。 然而,现实中碰到的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而不是试卷上待解答问答题,因此没有现成的答案。 你觉得难,也许别人更难;你迷茫,也许别人更迷茫。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要心存幻想,做好最坏的打算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 02.团队缩减到什么程度? 再次创业阶段的思维,先减到极限,然后随着业务和收入的增长再考虑逐步增人。 昨天,听到一个从某公司大股东公司高管得到的消息,某公司原来近1000人,运营团队已经缩到原来的1/3,然而依然亏损严重,最新董事会主要股东协商认为,2025年可能就是该公司的最后一年,不过先裁到100人以内再说。 原来团队的1/10规模看似搞笑,但现实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如果动作不够果断,那么结果可能连1/10都留不下。 03.未来会好吗? 根据康波周期,2025年-2026年应该是触底反弹的过程,整体应该会有所缓和。 但对自己公司的业务不要过度乐观,全力经营好已有的存量业务,用好手里的那点资金,千万不要过度乐观。 触底反弹的前提是你要能撑到回暖的那一天。 因此,未来好不好并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你要仅 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 医疗器械未来是怎么样的呢? 你看看药品行业就知道了,不要心存幻想。 04.裁员还给赔偿的都是好公司 这样的说法很不讨喜,不好意思,我本不应该提,但还是提醒一下。 相比于那些用放长假、大幅度减薪、不发工资也不宣布裁员的公司,主动裁员还给赔偿的公司已经是好公司了。 也许赔偿不一定能让员工满意,但有已经表明了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也许你是被留下来的那些人,为接收很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满。 也许你是管理人员,被裁成了光杆司令而有怨言。 可,如果你的家庭需要这份工资,你需要这份工作维持生活,那么有工作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因此,面对企业的裁员或者其他自保的手段,只要不是太恶心,太没有底线,那么还是要多点理解。 当然,比其他公司好并不能代表公司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但在面对生死存亡的选择上,能否做到合理、合法、合规对各位老板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 虽然“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但是相互鼓励的光,还是能帮我们发现道路上的坑坑洼洼的。 祝福有更多同行的公司能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希望那些不能继续走下去的公司老板们,能善待每一个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战友。 如果已经没有能力善待的,那么早点选择及时止损也是善良的选择。 来源:简乐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