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自己认识范围内的观点!我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见证了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并对未来的工 ...
今天和大家分享自己认识范围内的观点!我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见证了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并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做出了部署。下一步,要紧抓落实,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3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年内实现全覆盖。这涉及到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医务人员对医改的消息还是比较敏感的。这个消息一出,从各大医疗类自媒体到大大小小的医疗同行的饭局,无不热议。苦日子要到头了吗。在我看来,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刚发芽。 竞争压力的加剧 在过去,医疗行业虽然也存在竞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残酷。 新的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私立的高端专科医院到社区型的基层医疗诊所,每一个新的竞争对手都在瓜分着本就有限的医疗市场份额。就像我所在的城市,以前可能只有几家大型综合医院主导着医疗市场,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医疗服务机构。这使得患者的分流变得更加严重,为了吸引患者,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宣传和提升服务质量上。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和运营成本。各大医疗机构都在抢夺那些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和护士。为了留住人才,医院不仅要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还要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在行业内的人来说,身边随时可能出现更优秀的同行竞争同一个晋升机会,这让我时刻都不敢放松,每天都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医疗改革带来的挑战 医疗改革本应是一件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好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苦处。医保制度的普及,大大释放了群众压抑多年的就医需求,也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边,是国家医疗支出始终快速上涨;一边,是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医院设备越来越先进,医务人员的学历越来越高,医院也越来越忙碌。 这一切,都要感谢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火爆,给各级政府带来了源源不断且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这种源源不断且快速增长的收入,支撑了过去几十年群众高速增长的医疗需求,支撑起了医疗支出的快速增长,支撑起了全国各大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扩张。很多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各种看不惯,甚至各种妖魔化。但实话实说,没有过去二十年房地产行业提供的巨额财政收入尤其是卖地收入,中国根本不可能给民众提供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中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一直快速增加。而最近两年,中国经济转入中速增长,中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中国老百姓的医疗支出,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医保支出。在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你觉得国家还能容许医保支出能和以前一样高速增长吗?甚至,你觉得国家能容许医疗支出维持在现有水平吗?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政策的频繁变动,让我们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的报销信息。有时候,因为对新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还会引发患者的不满。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虽然分级诊疗的目的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患者对大医院的过度依赖,使得这一制度的实施遇到了很多阻碍。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本应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却非要跑到我们这里来,导致我们的门诊量超负荷,而基层医疗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我们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工作负担,这无疑让我们的苦日子加重。 财政压力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人员增多,医疗需求上升,导致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大;医疗费用上涨,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药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进一步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出负担;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放缓,尽管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财政补贴依赖,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部分地区可能需要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营。在财政收入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只有竭力想办法省钱,才能让这种普惠式的医保制度得以维持下去。如果现在继续羞羞答答的不肯采取果断措施降低医疗支出和医保压力,那早晚有一天,中国医保会彻底崩盘。 省钱肯定是会带来很大痛苦的。这种痛苦,注定要在政府、患者、医院和医务人员之间分摊。当然,你要加上医药、器械企业和经销商,我也不反对。要么苦一苦政府,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大幅度消减其他支出,给医保筹措资金。要么苦一苦患者,降低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保缴费标准。要么苦一苦医院和医生,让医生再多干点活少挣点钱。如果你是决策者,你怎么选呢?我觉得,大概率是选择苦一苦医生,或者至少医生和大家一起苦一苦。只苦政府和百姓,不苦医生,这种可能性,是绝对不存在的。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心里有数了 医疗行业的苦日子没有彻底结束,相反,医疗行业真正的苦日子,可能才刚刚发芽。 有些人看到年薪制,心里还是挺美的,你别傻了,看看就可以,不同地区和医院的医生年薪标准会有所不同,通常会是当地人均收入的两到三倍。如,住院医生的标准年薪是15万元,主治医生是20万元,副高是25万元,主任是30万元。时候规定的是下限,保底这个数,干好了有奖。有时候则规定的是上限,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指标给你往下扣。还有人觉得以后改成大锅饭,可以在公立医院浑水摸鱼拿年薪,然后去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赚大钱。呵呵,KPI和工作量考核会把你压的死死的! 那么,面对医改大潮,我们该怎么办呢?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和挑战。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适应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珍惜当下,相信未来。在大势面前,抱怨牢骚都是没有用的。随着中国产业转型的完成,随着高新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逐渐发力,中国经济早晚会走出低谷,大家的日子也早晚会再次好起来。 来源:IVD青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