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设备招采圈还真是“热闹不断”。江苏镇江市中医院成为又一个栽在公平性上的三甲医院。600万采购七改文件仍废标!医疗招标"量身定制"行不通这事儿从今年7月说起,当时医院启动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 ...
|
近期医疗设备招采圈还真是“热闹不断”。 江苏镇江市中医院成为又一个栽在公平性上的三甲医院。 600万采购七改文件仍废标!医疗招标"量身定制"行不通 这事儿从今年7月说起,当时医院启动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采购项目,预算600万,原计划8月20日开标。谁能想到,为了这台设备,招标文件改了七次,开标时间也一延再延,堪称"史上最折腾采购"。 可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没能通过合规审查——浙江民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投诉,把问题摆到了镇江市财政局面前。 投诉理由:招标文件里的重要参数设置不合理,满是歧视性和倾向性,一看就像给飞利浦这类大企业量身定制的;评分标准更是模糊不清,没有量化细化,全凭主观判断。 财政局一查,七个投诉事项里,事项7部分成立,事项2、5、6完全成立,结论很明确:可能影响采购结果,重新招标。 10月24日,中国政府采购网正式发布了终止公告,后续何时重新启动,一切尚未可知。 废标潮席卷全国!千万级项目接连"爆雷" 有人说镇江中医院只是运气不好?那可就太天真了。 进入10月以来,全国医疗采购领域简直掀起了"废标风暴",从南到北、从千万级到上亿的项目接连翻车,暴露的问题如出一辙。 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就栽了个大跟头,1950万采购256排CT机,都已经公示中标结果了,却被查出存在违反采购公正的违法行为。白云区财政局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废标。 山西孝义市中医院,430万的采购项目被投诉涉嫌为特定供应商"量身定做",妨碍公平竞争。财政部门核查后直接认定中标结果无效,要求重新采购。 最夸张的是重庆第七人民医院,6702.24万元的大额采购项目,同样因为招标文件条款不合理、对潜在投标人搞歧视性差别对待,被责令推倒重来。 梳理这些废标案例就会发现,套路基本都是如下几点:
这些乱象背后,其实是部分采购人、代理机构责任意识缺失和专业素养不足。 有些从业者把采购当成"敛财工具",有院长甚至直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参数制定招标公告,还帮忙组织围标,最终因受贿、串通投标获刑13年,真是得不偿失。 监管铁拳已砸下!多部门联合整治动真格 其实医疗招采的"潜规则"早就是行业痛点,以前监管没这么严,不少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铤而走险。但现在不一样,国家已经明确表态要严查到底,多部门联手打出的整治"组合拳",每一拳都打在要害上。 2025年6月,财政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专项整治通知,直接把"采购人倾斜照顾本地企业""指向特定供应商或产品""以不合理条件搞差别歧视"等四类行为列为整治重点。 紧接着14部委同步发力,把医疗设备招投标作为关键监管环节,既要加强行政执法,还要强化司法办案,就是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震慑。 现在整治已经从"纸面"落到"地面",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苦头。10月23日,酒泉市财政局就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甘肃新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专项整治期间被查出问题,依据移交线索立案调查后,直接被处以罚款。 这可不是个案,各地财政部门都在加大投诉核查力度,以前没人管的"小问题",现在都会被深究到底。 国家发改委在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给所有从业者敲了警钟:要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加强中标结果公平性审查,还要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这些话可不是空喊口号,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网络已经织密,以前靠"关系"靠"套路"中标,现在只会被列入"黑名单",彻底失去市场。 从制度设计到地方执行,医疗招采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合规体检。 回归初心:靠实力中标才是唯一出路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严的监管会不会影响采购效率? 恰恰相反,只有杜绝"暗箱操作",让所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才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才能真正提高采购效率。 现在行业里已经有了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主动规范采购流程,在参数设置时邀请专家论证,评分标准尽可能量化细化,就是为了避免合规风险。 回望镇江中医院那桩折腾了三个月的采购案,虽然暂时没能完成采购,却给整个行业启示:想靠"参数偏心""量身定制"蒙混过关的操作,终究是行不通的。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一个规范、透明、高效的医疗招采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器械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