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下来,才能更好活下去

解读 鹏哥
2025-10-13 17:30 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岭北山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2025年IVD行业半年报数据,大多数企业业绩下滑,利润亏损,曾经被看好的IVD行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带量采购叠加套餐解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进入Q4,大多数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2026年规划,而绕不开的 ...

 2025年IVD行业半年报数据,大多数企业业绩下滑,利润亏损,曾经被看好的IVD行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带量采购叠加套餐解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进入Q4,大多数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2026年规划,而绕不开的,依然是“活着”。

目前,IVD市场正在经历变革期,变革期的特点就是纷扰而又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的企业阵痛期,医疗反腐的大面积和持久开展;生化试剂和发光试剂的带量采购产品扩围,DRG/DIP支付由试点向全面实施转变,医保监管和巡查的常态化。但在这些表象复杂的背后,是产品价值回归。

自2021年安徽拉开IVD集采大幕,历经5轮集采,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检测项目数量来看,四年间,常规生化、发光项目基本已全部纳入集采范围,江西省牵头的3轮生化集采共涉及89项,安徽省牵头的2轮发光集采共涵盖43项。

从金额上看,影响更为显著,生化领域约70亿市场蒸发,免疫领域约160亿市场消失,合计230亿市场规模缩水。

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在IVD企业的财报和销售报表上。2024年,70家IVD相关企业中,25家亏损,大部分企业营收利润双减,67家企业净利润总和仅剩34亿。2025年Q1,60家上市国产IVD企业中仅9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行业整体跌幅达五年来最大值。

进入2025年,裁员趋势进一步加剧,且从基层岗位向研发、管理层蔓延。头部企业也未能幸免,罗氏诊断半年报显示,中国IVD市场同比下降26%。在套餐解绑和集采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巨头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企业不得不采取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措施。许多企业削减了不必要的开支,包括减少市场推广费用、降低运营成本等。在人员方面,裁员成为了企业减轻负担的无奈之举。

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对于生化IVD企业来讲,心无旁骛地做好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参数,布局好市场,搭建销售和技术队伍,更好服务终端,这才是关键。

又到一年Q4,相信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做2026年度规划。有一些绕不开的主题,“熬”似乎成了年度关键词,在这个词的背后,就是如何活下来。

对于存量市场而言,头部企业已经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集采设置门槛带来的市场份额增量非常有限,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导致的销量下降。而套餐解绑,进一步缩减了市场体量。

企业要考虑的,是在量价双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利润总额的增长和利润率的增长。降本增效是必须面对的,毕竟市场竞争的尽头,是成本竞争。

工艺放大的验证:由于多品规及个性化需求,生产通常情况下,需要小批量多批次配置产品。给排产计划带来的是人员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且每批次的抽检留样,增加质检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损耗占比也会相应上升。

常规产品销量增加,可以减少配置批次,放大每次配置产量,根据边际成本递减原则,降低生产成本。原料成本通过批量采购来降低,工艺和生产成本通过批次来控制,接下来就是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节省人工,降低人工成本。

对于某一个产品规格,企业一年4个批次和40个批次,影响的可不止生产成本。还会带来隐形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经销商备货、医院更换批号带来的定标质控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凸显出来。

优化供应链

对于单纯生化试剂企业来讲,渠道客户相对比较分散,且不易形成代理机制。在渠道客户相对分散,以及中小型经销商居多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小订单的增多,小客户也会造成频繁的订单产生。

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企业的运输成本就会高居不下。

如果市场行为倒逼企业进行渠道整合,企业也将优质资源向重点渠道倾斜的情况下,渠道客户的数量相对减少,但单个订单的金额会逐步增大。且由于渠道相对集中,可以加大每次的发货量,减少发货批次,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同样能提高库存周转率,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

优化项目或砍掉不赚钱的产品线

这个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做选择,选择坚持或者放弃。

只是在这个敏感时期,听起来有些刺耳罢了!但如果在生存面前,断臂求生不失为英明的选择!

销售成本控制

企业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人力成本,而成本占比最大的,就是销售成本。对于企业来讲,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在带量集采的政策影响下,销售人员能做的增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

成交价格的降低带来利润的降低,竞争愈发激烈,增量更难,就会对销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讲,人均创收是最直观的指标;对于销售而言,更直接,销售人均产出,最能衡量一个团队的贡献。

如果销量提升不明显,就得从人员层面下手,整合岗位,缩减编制,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或者合并同类岗位,增加岗位职责,匹配更多的产品指标来实现人均产出。

但如果公司产品的可持续性不强,或者不能提供可供销售选择的第二产品、第三产品,就会面临没有产品可卖的尴尬境地。

如此一来,想要提高人均产出,提升人均创利,势必造成部分销售人员削减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会使得整个IVD行业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就如十年前药品集采后,大批的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进入IVD行业,给行业带来的跨界冲击,至今还没有消除。

总之,成本战略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否则,有再大的市场份额给到你,你都做不了,别人能赚钱,你赚不了。

2025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对于IVD企业来讲,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已经提上日程。即将到来的2026年,是否会成为IVD行业的分水岭,我们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环境如何变幻,只有活下来,留在牌桌上,才有机会谈发展,谈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来源:岭北山人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