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生物销冠的真相》,你不会以为我是要讲如何成为销冠的技巧干货吧。并不是,本文是想拆解一下销冠标签下的真相。其实,我也不是想聊销冠,只是想借此聊聊「怎么才能成点事儿」。01 销冠的真相很多新销售会问 ...
标题是《生物销冠的真相》,你不会以为我是要讲如何成为销冠的技巧干货吧。 并不是,本文是想拆解一下销冠标签下的真相。其实,我也不是想聊销冠,只是想借此聊聊「怎么才能成点事儿」。 01 销冠的真相 很多新销售会问,怎么才能成为销冠?不用愁,你迟早会成为销冠,只要做销售年数足够长。 年度销冠、季度销冠、月度销冠、本周销冠,成为销冠的机会多的是,哪怕当个「今日销冠」,你也可以在下次找工作时自称是销冠。 反正你去问吧,但凡做过几年生物销售的人,谁没当过销冠呢!人人皆销冠。正因此,群内大家互相尊称销冠,就像扫楼见人就叫「老师」一样,这不只是奉承,确实大家都「实至名归」。 有人疑问:销冠,难道不是对一个销售人员销售能力的认可么?是,但只是一部分,且很少的一部分。 要知道,有些东西是可迁移的,而有些名头是不可迁移的。比如,外企大公司的销冠,来到创业小公司可能成为负担;再比如,当初销冠身份起家的格力董小姐,明天拉来扫楼卖生物试剂,可能连试用装都发不出。 总之,这种情况很常见:彼之销冠,此之销渣。原因就是:销冠,只是一时一地一组织范围内有效的概念。现在是销冠,到了下个月、换个产品、换个市场或换家公司,你可能就不是销冠了,即便你确实销售能力和经验出众,也难说。 本来嘛,销冠的树立、奖励和宣传,从最开始,就是一种管理制度。于组织而言,这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你若将之视为荣誉,看作众人对你能力的认可,着实偏颇,殊无必要。被人评价,你便丧失了主动权。 02 销冠是怎样练成的 有人疑问:销冠一词,都被你说成这样了,我还要不要做销冠了? 要,当然要争取做销冠。做生物销售,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认清销冠的真相,依然热爱销冠。除非,你真的决定要逃离这个公司,虽是同一个逻辑,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据说,博弈论有研究,人生的最佳决策原则:无论身处何境地,就在原处找到自己的最佳条件,尤其当大方向不清、自身迷茫之时。既然命运带你走进实验室,那你就安心卖试剂,努力做成销冠准没错。 问题来了:怎样成为销冠?两条路可选:要么去一家只有1名销售的公司,要么老老实实按照贵司考核标准,努力超越指标。 后者更靠谱,但难也就难在这里。业绩差,销售们常有这些吐槽:产品不行,领导奇葩,公司草台班子,划分区域差,任务定太高,同行太卷,客户没钱...... 这些问题,销冠的世界也存在。那么,销冠是怎么克服这些障碍的? 凭借高超的专业知识?熟练的销售技巧?深厚的客户关系?高情商的向上管理?都只是部分,是表面。 那么到底,销冠是怎样练成的? 真相就是:能把事做成,就是销冠;做不成,就不是。销冠就是这样练成的。
还是那句话:销冠,只是在一时一地一特定组织范围内有效。运气和环境,对事情的影响比重很大。 03 成事的真相 周围有很多「文化人」,包括我,会习惯性认为这个社会是成体系的、有规律的。我们习惯于谋定而后动,讲究做事有章法,要一板一眼。 还是以做销冠为例,成为销冠的条件是:要学专业知识成为技术型销售,要学会搞关系送礼,要极度勤奋刻苦,要不怕拒绝。总之是要迎难而上。 这都属于小镇做题家的考试后遗症。 类似地,还有两句容易被误解的说法: 1、学习,使人进步; 2、人挣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提高认知,才能变现。 话是好话,被迷信就不好了。岂不知,若方向不对:学习会耽误赚钱,变成高认知的穷人。 成功学,被各种书、专家搞得很复杂;但成事的真相,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事做成。 所以,
04 最后的话 做销冠如此,创业亦如此。谁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跌跌撞撞向前走,反正就是翻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得了。大家都是「看不了那么远、没那么多章法、东拼西凑」的草台班子。 核心就是:要做成点事,没那么多章法和弯弯绕,把事做成就行了。 来源:生物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