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销售被裁,到账75万!

解读 鹏哥
2025-8-11 15:21 6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来源:医药代表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近日,有消息提到多位外企医疗行业从业者在遭遇裁员时,获得了颇为可观的补偿,引发不少关注。一位在外企医疗公司任职12年的销售经理,在被裁员后拿到了N+3的补偿,到账金额达627313元,加上年终奖,最终到手超过75 ...

 近日,有消息提到多位外企医疗行业从业者在遭遇裁员时,获得了颇为可观的补偿,引发不少关注。


一位在外企医疗公司任职12年的销售经理,在被裁员后拿到了N+3的补偿,到账金额达627313元,加上年终奖,最终到手超过75万元。

还有案例显示,某外企大区经理被裁时,补偿金额超过100万元。

有从业者分享,身边一位在外企工作十多年的朋友,因公司产品线调整导致整个团队被撤,裁员时拿到几十万补偿,双方好聚好散,朋友还调侃着请他吃了顿饭。

去年多家外企的裁员补偿也被提及:

L司胰岛素产品线裁员,补偿为N+3,奖金、年假、储蓄金等均正常发放,公司此前发放的股票也可全部折现,不少老员工到手四五十万;

P司肿瘤领域裁员,补偿为N+1+3,怀孕员工据说能拿到N+1+3+17;

M司糖尿病线裁员50%,补偿为N+3,另有Q4奖金,无论业绩达成情况如何,代表按28000元、地区经理按45000元全额发放;

J司裁员补偿为N+3,有员工拿到70多万,怀孕员工额外再得17个月薪资,相当于N+3+17;

U司神经产品出售时,员工有两个选择,要么拿N+2的补偿,要么去新公司,可获N+3补偿,若在新公司待满一年,还能额外再得两个月补偿,相当于N+5。

相比之下,有国内药企的情况显得不同。比如某国内药企H司的十几年老员工被裁后,通过多次曝光维权、与公司反复谈判,才艰难拿到几万元补偿。

有观点调侃称:“外企的下限是劳动法,国内药企的上限是劳动法,私企的下限是日内瓦公约。”

不少人认为,如果企业在裁员时都能给予合理补偿,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曝光、维权和举报的情况了。毕竟,员工离职时的处理方式,往往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医药代表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