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mina(ILMN)公布的二季度财报在营收略降的背景下展现出“量变里的质变”:调整后每股收益与利润率改善、现金流强劲、积极回购,并上调全年指引。其长期增长并非仅靠“卖更多测序芯片”,而是通过从单一测序向多 ...
Illumina(ILMN)公布的二季度财报在营收略降的背景下展现出“量变里的质变”:调整后每股收益与利润率改善、现金流强劲、积极回购,并上调全年指引。其长期增长并非仅靠“卖更多测序芯片”,而是通过从单一测序向多组学+临床+数据与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转型,构建出更厚的护城河。 财报亮点与底层逻辑 营收与盈利:ILMN二季度营收跌2.8%至10.6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但调整后每股收益1.19美元明显超过预期的1.01美元。 耗材稳定 + 结构优化:测序耗材收入7.4亿美元同比持平,环比增长6%,其中NovaSeq X高通量耗材环比增长超10%。 盈利能力提升: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69.4%,环比提升200个基点;运营费用同比下降3200万美元,成本控制见效。 现金流与资本回报:运营现金流2.3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2.04亿美元;本季度以约85美元均价回购450万股(总计3.8亿美元),授权剩余约8亿美元。 指引优化:受执行力和成本控制推动,公司将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从4.20-4.30美元上调至4.45-4.55美元。 特别一提的是大中华区 二季度收入6300万美元,略高于预期,同比下滑1200万美元。这点可能略超乎很多人的意外,因为在中国禁止 过去市场对ILMN的理解偏向为“剃须刀和刀片”模式,但真正的长期增长逻辑在于其正在进行的“系统性转型”:
如我们之前分析的,ILMN在进行GRAIL剥离后,市场有些反应过度,这种转变和认知差异,正是市场某些时点产生“反应过度”与“错杀”机会的根源——当外界只看到收入下降、却忽略了核心产品毛利率提升、回购与指引上调时,认知优势就出现了。 评估框架(How) 核心产品路径(NovaSeq X耗材 + 多组学) 客户粘性与升级(临床端的“换不掉”属性) 资本效率(现金流 + 回购 + 盈利指引) 外部波动是否被吸收(大中华区下滑 vs 指引上调) 我认为ILMN在临床端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应用捆绑带来的粘性。临床使用是从“应用”出发的——某一个平台上如果承载了越来越多的assay,替换成本就成倍提升。换句话说,客户不是买一个设备,而是买一整套持续运转、彼此绑定的解决方案。这个“平台+应用”模型天然降低了被替代的可能性。 同时,国内外测序市场正在逐渐分化:国内更多是低价格驱动的内卷赛道,一家独大、上下游高度整合的玩家在“出海”时面临生态协同和价格战的挑战;相比之下,ILMN在海外的高端科研与临床市场,避免陷入低价竞争,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它不是在追逐短期市场份额,而是通过稳固高质量客户、捆绑应用、保持定价权来守住价值。 基于上述认知与框架,我在早前布局了ILMN的看涨期权。 在市场对短期营收波动反应过度时,这正是非对称期权布局的机会:我们可以在错杀中布局远期的看涨期权(long-dated calls),用有限成本表达对其长期“临床平台粘性+高端市场定价权”复苏的信心。结合实际数据更新(毛利率提升、回购加速、指引上调)动态调整仓位,并部分兑现收益。 来源:悉见Alp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