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从业经验,自带客群资源,降薪3成,找工作2个月,结果颗粒无收……家里蹲了许久的医药代表小雨,还是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随着集采、医疗反腐等狠招频出,药品利润空间被一点点抽干,过去“捞金如捞水”、活出开 ...
8年从业经验,自带客群资源,降薪3成,找工作2个月,结果颗粒无收……家里蹲了许久的医药代表小雨,还是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 随着集采、医疗反腐等狠招频出,药品利润空间被一点点抽干,过去“捞金如捞水”、活出开挂人生的她,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如果是美梦集体崩溃,她也可以平静退场,但自己饿肚子,别人在吃肉,多少有些意难平。 冬冬就是令小雨眼红的人,她感叹:“这两年,是我入行以来最轻松的时候。” 刚换工作不久,她又一次喜提涨薪,算下来已经连续12年走上坡路,别说在同行里笑傲江湖,放在整个大环境里,也是幸运的宠儿。 春风得意的不止冬冬,据她了解,有些同行立下明年挣200万的flag。 医药代表们的“冰火两重天”,正照应着行业的兴衰密码。 在医药行业“大地震”和疫情催化的需求回归平常后,医药公司们也活出了两个世界:2024年,上市药企的业绩表现,几乎一半在涨,另一半在跌。 这催生了财富的流动,也让舍不得离场的医药代表们,陷入新一轮的角逐。 成也捷径,败也捷径 时隔多年,金丽还记得入行那天的一幕:底薪8K、提成另计、年终奖不菲……入职合同上占了近三分之一的待遇列举项,宣告她对医药代表的幻想与现实重合。 双一流医科大学毕业的金丽,打从入学起,一直接收的故事就是,“做医药代理的学长,拿到绿卡了;女强人学姐,干代理两年即年薪百万,房车都是豪华级。” 耳濡目染着这样的财富传说,她一开始就将医药代表定为职业规划第一梯队。但没曾想,进来后迎接她的却是“抗打击挑战”。 “你们这些人烦不烦,都说了不需要不需要,以后别再来了,净耽误事。”金丽第一次陌生拜访,没说两句话,就被医生毫不留情地呵斥了出去。 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太过“愣头青”,学着帮忙查文献、送咖啡等套近乎,却发现无关努不努力,医药代表的身份就是“原罪”。 连续遭到了多次打击,正年轻气盛的金丽,无数次躲在被子里哭,想要甩手不干。 从医药公司内勤转岗销售的波尔,对医药代表伏小做低挣“窝囊费”早有预期,“相比学历、专业性,资源、人脉才是这行的硬通货。” 然而明知路不好走,波尔还是一脚踩了进来。原因很简单,只要舍得下面子,人脉、资源统统能有。 波尔刚入行时,业内有笔大单正在洽谈,但药企老总已跟另一家代理差不多敲定合作,波尔公司的价格略高10%,成功撬墙角的希望十分渺茫。 “可我们的产品确实有优势。”不想放弃的波尔,每周二坐2小时高铁、风雨无阻地抵达老总办公室,掐点午饭时间,请吃饭、聊天。 一直死磕大半年,老总在波尔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把合作机会送给了他,面对药企内部对价格的质疑,也出手扫清“就按我定下来的执行”。 而老总强势的态度,不仅让波尔顺利开单,也让他是关系户的传闻“坐实”。接下来的采购、推销,波尔如有神助,从各种人手底下获得便利,迅速跻身部门“业绩之星”。 2014年入行的李海,也靠着帮主任接孩子、给凌晨下手术的医生送热饭的机灵,迅速在业内站稳脚跟:短短两年,工资从两千多涨到了近万。 但这放在烈火烹油的行业里,仍是“小巫见大巫”。 在一二线城市的同行,几场业内学术会议办下来,单子轻松到手;和医院医生、官员称兄道弟,在饭桌上签合同;三亚游艇派对、出国游的 “那几年,买房买车最大手笔的,除了大厂高P、金融精英,就数医药代表。”李海说,人均几套房在手,座驾也从大众、奔驰到路虎,一路升级。 但在市场和政策的空隙中交织出的人脉、资源网,最终也变成了自缚的“茧”。 2023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席卷了医药行业,随着“禁止带金销售”一声令下,医代行业被打回了原形。 “很多医院科室门口,明晃晃张贴禁止医药代表入内。”李海说道,学术会议讲课费被清退,重新申请的话,会有第三方风险公司查真实性。 昔日捷径被切断,老实本分做生意又吃香起来,“现在想帮客户接孩子,要提前一周预约了。”李海无奈道。 受此影响,上市药企的营销费率,纷纷腰斩。 不过,仅是反腐不能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更大的“刀”也同时砍向了医药行业。 10倍暴利的泡沫,随时可能吹破 从10倍利润,到仅赚10%,真的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亲眼目睹朋友的经历,罗胜无限唏嘘。这位朋友代理一款进价千元的心脏支架,之前在医院能卖到1万2至1万5,生意一度做得风生水起。 可集采一来,朋友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进货价压到七百多,终端售价不过八九百,利润暴跌至百元左右。 这并不是朋友一个人的危机,也是罗胜可能要面对的未来。 “现在隔三岔五,就能听到药品被集采的消息。”罗胜最开始还数一数,后来根本记不完,下至普药、上至新特药,以及高价医疗器械、中成药等,统统逃不过。 如今,第十一批集采即将展开,每一次政策落地,都是对医药代表的一记重击。 “药品一旦进入集采,基本就等同于被公司半放弃了。”罗胜解释道,有了稳定的渠道,不需要医药代表去市场上厮杀,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人员优化。 上个月工资3万、下个月收拾东西走人的“鬼故事”,频繁上演,曾经风光无限的医药代表们,现在人人自危。 罗胜还没被波及,但眼睁睁看着生存空间被压缩,他倍感无力:“集采之前,觉得行业还在向上发展;集采之后,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刀,随时可能落下。” 但他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这个暴利的行业,不可能一直疯狂下去。 波尔犹记得2017年时,自己曾看过一个报道:医药代表拿到的提成约占药价10%,按公立医院总药品使用量计算,部分省份药价虚高水分不低于30%。 等他真正入行,业内前辈也提点过他,“医生开药不一定只看疗效,回扣给的高,处方量自然就上去了。” 这些层层加码的成本,不仅让老百姓“吃冤枉药、开冤枉刀、花冤枉钱”,也会转化成巨大的医保压力,让多地医保基金频频亮起“赤字红灯”。 “连一线城市,医保基金都收不抵支,去年的窟窿以亿为单位。”波尔知道,集采不会停,甚至升级版的“带量采购”还会加码,直至国家把药品价格打下来。 身在没什么人交医保的小城市,李海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真要退?再放放万一有人用呢?”听到长期合作的医院要退三百多盒骨科药品,他想争取。但对方斩钉截铁的话,打破了他最后一丝幻想:“20块钱以上的、非刚需、非独家的,满足任意一项都要清退。” 李海无奈作罢,他知道,在“药占比”(药品费用占诊疗费的比例)红线下,事情已无可挽回。 据李海了解,高药价推高了治病钱,医保支出也水涨船高。随着医保基金紧张,医院偶尔也要垫付,为了节流,不得不给各科室下指标——药占比不得超过规定比例,否则倒扣医生绩效。 “现在医院门口的药店生意爆火,就是医生为了降低药占比,只开方子不开药。”李海说,医院对自己尚且如此严格,更何况医药代表。 于是,他的努力不断打水漂,每月只能勉强达到70%的KPI。而随着越来越多人达不成业绩,公司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工作十年,李海第一次体会到上下班准时打卡,写日报周报是什么滋味。 “以前是弹性工作制,只要能完成业绩,几点上下班根本没人管。”现在公司开始强调过程管理,打卡记录、夜访次数等全算考核指标,李海苦不堪言。 不过,即使日子变得难过了,他也没想过离开这个行业。 药代的苦日子,是从20万降到1 5万 做完入职培训,新人的眉头仍紧紧锁着,冬冬走了过去,拍拍对方肩膀,“恭喜你成为一名医药代表。” 不是阴阳怪气,和害怕被污名化、怀着忐忑心情入行的年轻人不同,从业多年的她,真心觉得医药代表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三个截道的,不如一个买药的”“就该严惩这帮药贩子”……在社交平台上,医药代表几乎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每每听到医生反馈病人用药好转,或不良反应案例给诊断带去启发,冬冬就会拍着胸脯说,“我问心无愧”。 她不否认,有医药代表在野蛮生长,但“大多数人都是正经混口饭吃”。且随着反腐、带量采购等政策推进,用回扣换销量的人逐渐现出底色,被淘汰出局。 如今她跟医生打交道,得以病人为中心,以最新的研究论文、指南、课件和临床案例为“子弹”,才能换取医生一点点宝贵的时间。 “医药代表的专业性,越来越重要了。”冬冬说,这意味着干这一行,还是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退一步说,医药行业没那么风光了,比起其他传统行业,仍算宽裕。 冬冬就职的外资药企,新人起薪8K,遥遥领先于3-5K的房产销售们。而当下热门的芯片、AI,也不是谁都能吃上那口饭,“医药代表,是为数不多的低门槛、高收入职业了。” 甚至,选对了方向,日子还能过得很滋润。冬冬入行后,从检验、普药、设备一路代理到肿瘤靶向药,即使药品进入了医保,价格从3万降至3K,随着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她的收入还能不跌反涨。 相比之下,做普药的李海,年薪已从20万降至15万,但他坚定不转行——医药在中国始终是朝阳行业。 “以前大病小病都爱往大医院跑,分级诊疗之后,小病可以留在小地方治。”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而且早年攻略下来的两位医生,如今成了这座小城市里屈指可数的几位专家,跟她们打好关系,足够他维持生计了。 空出来的精力,李海决定去进军一片新天地——药品网络销售。 据他观察,疫情后,大众认知水平极大提高,感冒、咳嗽等疾病有哪些常用药,是原研药还是国产平替,都是公开的秘密。 “大家不再迷信医院,转去美团买药、阿里健康等平台上薅羊毛。”李海认识不少药剂师,利用自己的资源搞电商,收入十分可观。 波尔也盯上了这门生意,然而他说完自己的计划后,桌上几个相熟的药厂代理商,脸上没有波澜,只吐着烟圈,不置可否。 尴尬在空气中蔓延,波尔也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 在座几个同行,明年的收入目标全是百万起步,而在行业越来越阳光、透明的当下,能做到如此暴利的,原料垄断是其中一项。 “简单来说,就是平衡各个制剂厂利益,说服他们合作,从源头上赚钱。”波尔说,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原料价格一开始是180块,运作之后,涨到480块,药品价格就上去了。 对这种在危险边缘试探的行为,他很警惕。事实上,监管部门也经常抓一些“救命药”供应链垄断大案,来树典型。 但他知道,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只要有利可图的地方,永远会滋生贪婪。” 来源:表外表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