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财报“烂”成这样,谁还敢大力投研发?

解读 鹏哥
2025-5-6 15:47 13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IVD从业者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近期,各大IVD上市企业的一季度报陆续出来了,着实有些惨淡,我们统计了20家IVD相关上市企业,仅有3家有增长,有7家企业一季度在亏损。净利润大幅缩减,分子企业除圣湘外净利润暴降50%以上,生化免疫企业除新产业净 ...

 近期,各大IVD上市企业的一季度报陆续出来了,着实有些惨淡,我们统计了20家IVD相关上市企业,仅有3家有增长,有7家企业一季度在亏损。净利润大幅缩减,分子企业除圣湘外净利润暴降50%以上,生化免疫企业除新产业净利润降幅普遍在20%左右,第三方检验所净利润降幅超过100%,流通服务商净利润降幅超过400%。怎一个“惨”字了得。

2023年业绩降能理解,因为新冠,2023年业绩降还能理解,可以因为新冠,为啥2025年Q1的业绩还要降?

第一刀:全面集采,提质扩容

  • 2024 年 11 月,江西省医保局公布糖代谢等生化类检测试剂 27 省省际联盟集采。
  • 2024 年 12 月,安徽省牵头的二十八省(区、兵团)体外诊断试剂联盟集中带量采购,该集采规模位列 IVD 集采之最。

去年底进行的集采对IVD企业的影响最大,平均影响到营收降低-10-20%,净利润降低15-25%。本次纳入统计的20家IVD企业,净利润率超过20%的仅有6家,有7家企业出现亏损。

IVD行业是高利润还是低利润行业?

按照我们的常规认知,科技、医疗一般被认为是高利润行业(净利润>20%),而像银行、企业、快消品多是中等利润行业(净利润率5%-20%)。

而科技、医疗领域需要保持较高利润的原因是,这些领域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去砸技术研发,IVD的一款三类产品从立项到上市,研发周期1-3年,临床2-3年,至少3-5年才能投入市场看到回报。药品更久。

如果我们把IVD行业分为生产制造企业、流通服务企业、检验服务企业三类来看:

理想状态下,生产制造企业净利润率在20-50%,流通服务企业和检验服务企业净利润在5%-20%。

对照到上表去看,只有6家生产制造企业满足条件,其他都不满足,流通服务企业和检验服务企业全都在亏损。

要么裁员,要么缩减研发投入!

本次统计的20家企业,有7家在亏损,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接下来要么就是裁员,要么就是缩减研发投入,不然就只能一起亏损到倒闭或被收购,还有别的路可以走么?比如出个重磅新品,扭转战局,很难!

当下正在处于国产超越的关键时刻

当下中国的IVD产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可以叫国产超越期,跟随罗雅贝西跑了几十年的中国IVD企业在最近几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全面超越国际品牌。对于企业而言,这里面有一个转型,原来是头部企业做什么,我就照着做什么,做成性能相近,价格更便宜的,或者功能多一点点的产品,依此来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但,在市场上超过国际品牌之后呢?没有参考系了,怎么办?此时就需要企业自己能够去引领行业、定义标准,做技术创新、做底层研发。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超过去了,中国IVD企业走向世界,超不过去,以后大家一起同质化竞争,轮流出局。

中国IVD企业,不能只做低端产品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喜欢打价格战,因为没有选择,产品都一样,谁能比谁好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实。

再讲另外一个例子,核酸快检(直扩)和分子POCT,为什么我们平台写文章一直不把这两类产品放在一起,从当下的收费和利润的角度考虑,核酸快检(直扩)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符合当下收费标准,还能让大家都赚点钱;但是分子POCT呢?前期研发投入大,后期成本降不下,但是从技术和应用角度来讲,肯定是后者要更好一些。

因为,直扩只能解决部分病原体的检测问题,解决不了所有病原体的检测问题,如果所有人都挤到直扩赛道上来,在不断地研发和迭代试剂工程学,而不是去研究材料和工艺制造,那是没有出路的。

而从这个方向上想要突围的企业,因为前期拿不到市场份额,只能倒下一批又一批,即便撑到产品有点市场,最终也很难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第二刀:检验立项指南,全国统一收费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净利润已经很低了,请别焦虑,未来可能还会更低,等检验立项指南落地,大家一起GG,到时候几千个检验项目只有几百个收费编码的时候,什么五花八门的技术都得被同化,最后扛不住成本压力的企业最先倒闭,然后剩下最适合收费的那个技术门类。

那IVD企业还要继续投入研发么?要的,但可能得找更省钱,更便捷的检测技术。

矛盾点来了,一些革命性的、先进性的新技术往往前期推出的时候,成本都是很高的,这些技术以后该怎么存活下去?

只希望留个口,给创新产品和技术留条路

前面我们统计了38家IVD企业2024年的财报,营收整体缩水超过100亿,裁员人数超过7000多人,仅仅是水面之上能够被看到的部分,而没有上市的企业,已经从事IVD相关经销贸易的公司,也许瘦身更加严重。

正如老刘的观点,接下来就是破局的关键期,未来2-3年里面,IVD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从顶层设计上来看,传统的医院检测市场将趋于常规化,而如国际保健中心、国际体检中心、民营医院、诊所、消费医疗等检测市场将会迎来新的增长点。

传统的检验市场接下来,就是淘汰合并,把低质低效的企业淘汰掉,市场合并归拢到少数几个企业手里,在企业利润和保障民生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而个性化的诊断需求,只能也只有通过院外途径来解决了。

中国院外检验市场的崛起,势不可挡!

来源:IVD从业者网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