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比医疗器械召回更痛苦的事情么?有的,那就是I级召回。更痛苦的是,召回了好几次。更更痛苦的是,管这事的老大FDA对召回并不满意。没错,这事说的就是飞利浦Philips的呼吸机召回事件。来自FDA的硬刚还 ...
这个世界上,有比医疗器械召回更痛苦的事情么? 有的,那就是I级召回。 更痛苦的是,召回了好几次。 更更痛苦的是,管这事的老大FDA对召回并不满意。 没错,这事说的就是飞利浦Philips的呼吸机召回事件。 来自FDA的硬刚 还记得我们9月份发表的文章么? 飞利浦Philips已经就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也就是呼吸机的一种)产品的集体诉讼达成经济赔偿协议。 根据媒体报道,集体诉讼方律师表示Philips将向赔偿基金拨款4.79亿美元,用以赔偿相关方的经济损失。 本来,我们觉得事情理应到了一个收尾阶段。 然而,2023年10月5日,美国FDA的器械与放射健康中心(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CRDH)局长Jeff Shuren亲自下场手撕Philips。 在这份文件中,CRDH直言不讳。 “FDA对产品召回的情况仍然不满,并且我们将采取措施保护使用这些设备的患者健康和安全(不受损害)”。 其实,不用Jeff下场,关注我们的股东也早就不满了。 2023年2月16日,飞利浦 Trilogy 100, Trilogy 200, and Garbin Plus三个系列的呼吸机产品就发生过“再召回”事件,涉及在美销售的13811件产品。 2023年4月7日,美国FDA发布了一则通告,通告显示飞利浦将召回此前召回并修理过的部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产品,涉及美国本土1088件产品。 不知道Jeff的脑子里会不会跟我一样,浮现出这样一幅梗图。 机会给了,你小子不中用啊。 根本不信 这一切痛苦起始于2021年6月14日,飞利浦呼吸机产品使用的聚酯基聚氨酯消声泡沫(polyester-based polyurethane,PE-PUR)降解产生有害物质会对患者产生危害,FDA要求其召回。 飞利浦在最初配合FDA发布了类似的警告,表示降解的PE-PUR吸入会产生危害。 但是,随后在FDA的要求下飞利浦进行了第三方检测,PE-PUR并不太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而这,成为这起事件的诱因, FDA表示,我们看了这些第三方检测数据,但是,我们不信。 FDA认为,飞利浦目前进行的检测并不足以充分评估召回产品的风险性,还需要继续进行更多的测试。 大有直到测出问题为止的架势。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然后,飞利浦的股票就拉闸了。 痛,太痛了。 影响不可估量 投资者为什么害怕? 那是因为之前与美国相关方达成的赔偿协议仅仅包含经济损失。 如果FDA坚持飞利浦的呼吸机使用的PE-PUR泡沫存在健康损害的可能,飞利浦很可能面临巨额健康损害赔偿集体诉讼。 这一点,参考当年强生JnJ的滑石粉案就可以了。 89亿美元,想想就刺激。 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影响是双向的。 作为呼吸机生产商龙头,飞利浦产品的占比不容忽视。 这也让呼吸机一度上了FDA的器械短缺清单。 不过,好在呼吸机市场竞争激烈,飞利浦并没有达到垄断的地位。 FDA通过敦促其他供应商补位,很快这种短缺得以缓解。 也得益于COVID-19影响逐步淡化,更加使得呼吸机需求端下降,加速了缓解的速度。 看起来,飞利浦不仅要召回、赔钱,还丢了市场份额。 痛,太痛了。 最后 医疗器械也好,药物也罢,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往往性命攸关。 然而,商品的属性又使得利益相关方追求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是商品性质使然,不可能被根除。 然而,监管机构的介入,使得其特殊性得以体现,也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只有铤而走险者感受到痛,才会敬畏这道防线,不敢轻易越界。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飞利浦到2025年裁员10000人的计划还够不够填补这个窟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