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价格战”,卖测序仪的朋友曾对我讲过一句经典吐槽:“我能接受你的价格比我低10%;但我不能接受你的价格是我的10%。”他吐槽的是,追赶者利用价格战的搅局。02“价格战”发起方有几种,各有动机:(1)细分 ...
01 关于“价格战”, 卖测序仪的朋友曾对我讲过一句经典吐槽: “我能接受你的价格比我低10%; 但我不能接受你的价格是我的10%。” 他吐槽的是,追赶者利用价格战的搅局。 02 “价格战”发起方有几种,各有动机: (1)细分龙头企业,因为规模优势、供应链优势、多产线摊销优势,产品单位成本较低,以求通过价格战,快速挤死对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即,你卖两块亏五角,它卖一块还能挣5毛,龙头企业有绝对的价格碾压。 (2)新入场玩家,尤其刚刚拿到融资的新贵们,希望通过低价策略来快速切取一部分市场,为后续的融资和商业化铺路; 比如,初代小米,1999元。 (3)亡命徒,再不进入就出局,退出前再挣扎挣扎、疯狂一把,抓到任一可能的救命稻草,一把梭哈。 价格战一旦发起,市场上各个玩家不管愿不愿意,大多无法独善其身,陷入囚徒困境。 测序企业,谁是谁,各自对位。 03 “价格战”常常在行业成熟、行业供给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时出现。 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产品上拼无可拼,唯有在价格上死磕到底。 测序赛道,貌似如此: 中国号称可以做单细胞测序服务、转录服务的科服企业,上百家。 中国号称可以做mNGS、tNGS的企业,不下几十家。 中国号称可以做肿瘤基因检测的企业,不下几十家。 但,谁做得好? 抱歉,不知道。 反正人人都说自己很Nb。 04 进入无门槛,好坏无标准。 标准缺失下,“同质化、差异性”都是伪命题。 同样名字的产品, A说,我和你产品一样,但我价格比你低。 B说,你虚假宣传,我产品比你好。 药品集采时,尚需要过一致性评价,证明: “你看,我们和原研的一样”。 而测序企业最大的尴尬: 你怎么证明自己的产品/服务比别人好? 再来挣取差额收益。 05 降低的价格空间,从哪里而来? 企业会说,压缩利润、提高效率。 或者,企业没说: 牺牲产品性能、牺牲服务质量、压榨供应链、压榨员工... 价格空间不会凭空消失,总有人要为此买单。 06 价格战,谁获益? 行业吗? 卖1000元时是千亿市场,卖100元时是渣渣市场。 接下来,融资的故事、二级市场该怎么讲? 企业吗? 或许,抢了市场,消化了过剩产能。 但,价格战带来的新增市场份额,是否可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总营收损失? 是否背刺老客户?其他区域是否会价格联动?... 在没有新的增长点来临时,就对主营收产品发动价格战, 伤敌1000,自损1200。 07 企业说,我也不愿意,但我迫不得已。 这条链上,谁有定价权? 在医检市场,医院是上帝、yb是上帝。 医院确有创收动机,尤其在药品、耗材零加成各种政策之后; yb确有控费动机,出于整个yb资金安全的考虑。 大家都在解决短期、眼前的现实问题。 至于,医疗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问题、企业产品研发创新的问题 ... 抱歉,这不是我的主KPI。 行业和企业自救、发展,得靠自己。 08 推动联盟、共识、标准建立,即使它是松散的。 目前的价格战下, 我没有看到赢家通吃, 我只看到企业互伤、相互踩踏。 来源:基因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