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IVD原料“国产替代”的市场需求

解读 鹏哥
2024-3-7 16:08 495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在此我就直抒胸臆、直奔主题了——虽然IVD原料行业呼喊“国产替代”口号的分贝很高,但“国产替代”的实际市场需求远低于想象,或者说远低于原料同仁的期待。之前的文章我多次提及,IVD原料主流的进口品牌供应商,过 ...

 在此我就直抒胸臆、直奔主题了——虽然IVD原料行业呼喊“国产替代”口号的分贝很高,但“国产替代”的实际市场需求远低于想象,或者说远低于原料同仁的期待。

之前的文章我多次提及,IVD原料主流的进口品牌供应商,过往若干年至今,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业绩总体上都非常稳定、基本盘相当扎实,无非有的增速高,有的在到达较大规模后增速减缓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恰好证明了“国产替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吗?但我现在的观点是,国产IVD原料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口品牌依然稳如磐石,说明“国产替代”的需求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迫不及待,换句话说,在短期内,很多原料没有必要进行国产替代。

以IVD最大的细分赛道为例,迈瑞、新产业、安图、亚辉龙以及一众排名靠前的本土化学发光企业均保持着高速增长,业绩喜人,产品品质的稳定和产能的保证必然是决策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当此之时,有谁愿意承担风险去变更多年使用、饱经考验的进口原料品种,而去替换成国产原料呢?难道真的为了响应一句“国产替代”的口号?决然不会!磁珠如是,抗原抗体如是,阻断剂乃至成熟试剂配方中的任一组分莫不如是。

对于各细分赛道的头部IVD企业群体而言,原料“国产替代”真不是当下的必选项;相反,很多IVD企业是依赖于进口原料做大做强的,从使用习惯以及认知上都更倾向于进口品牌。因此,在进口原料稳定供货的前提下,它们的地位和份额相当牢靠。所以高喊“国产替代”的,往往是我们的原料行业同仁。口号不是不能喊,但我认为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过度,不然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多年以来,诸多本土IVD原料企业通过学习进口品牌的领先产品和先进经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并非是打压了某家进口品牌才实现的,真正的根源在于满足了广阔且多样的国内IVD市场需求。比如,Scantibodies的阻断剂十年来在国内稳步做大的同时,若干家国产阻断剂不也卖得风生水起吗?

特别是在国内IVD企业大面积出海发展的潮流下,国产与进口的边界日益模糊。比如,迈瑞收购Hytest。同时,还有不少进口品牌在布局在国内生产。如果往更大了说,中山先生早就提出“世界大同”的理念,而我国又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坚定倡导者,所以我认为中国的IVD一定是兼收并蓄的,原料行业一定是包容开放的。没有必要再去过分强调原料的“国产替代”。

作为原料行业的一员,我认为应该始终专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一切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而非去主观臆想用户的“国产替代”需求。解决他人的客观需求,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比如,越来越多的凝血诊断企业在开发狼疮抗凝物(LA)凝固法检测试剂盒,首个相关的专家共识(《狼疮抗凝物检测与报告规范化共识》)也已发布。驰略生物通过大面积筛选,成功开发出重组狼疮阳性抗体,只需添加微量到正常血浆,就能显著延长LA试剂凝固时间,从而为凝血用户简单快速开发配套质控品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在中国汽车市场,面对本土造车新势力的汹涌之势,德系的BBA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依然稳健上升,充分证明中国市场对于高品质产品的旺盛刚需。同样的,高品质的进口IVD原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也会一直是中国IVD企业的刚需。而本土原料企业,除了汲汲以求的“国产替代”,更应攻坚克难、创新求变,为IVD用户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原料品种。

来源:竞逐IVD原料江湖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