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龙头药明生物再度引爆市场讨论。1月10日收盘,药明生物发布了一份2024年度医疗健康大会简报,介绍了公司业务最新情况。其中提到:“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依然强劲,于2023年新增132个项目,有信心在2024年继续实现 ...
CXO龙头药明生物再度引爆市场讨论。 1月10日收盘,药明生物发布了一份2024年度医疗健康大会简报,介绍了公司业务最新情况。其中提到:“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依然强劲,于2023年新增132个项目,有信心在2024年继续实现稳健增长”。 消息发出市场一片哗然。12月初,药明生物才将全年收入增速预期大幅下调,并表示:截至11月30日,2023全年药明生物新增项目91个,认为“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 然而仅一个月,药明生物就“变卦”了。两厢对比,意味着去年单单在12月,药明生物就签下了41个项目,最后还超额完成了“过于激进”的项目预期。 药明生物去年12月、现在公开项目数对比 图源:药明生物公告 药明生物没有公开这些新增项目来源、金额等具体细节。反倒在第二天(11日)上午宣布和BioNTech达成研究服务协议,开发针对两个未披露靶点抗体。药明生物获得2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后续一定的里程碑付款和分级销售提成。 在今年的摩根大通(JPM)医疗健康年会上,百济、再鼎、君实、荣昌等中国药企纷纷大秀肌肉,拼命展现产品管线实力,表明对外合作以及冲刺海外市场的意向。在这样的场合,药明生物积极表现其实很合理。只是这一“喜讯”实在和一个月前反差太大,很多投资者表示难以接受,有投资人直接说:“药明生物改口太快,大家都不敢相信。” 1月11日,药明生物最高涨幅16%,收盘涨幅达8.75%。 一、业绩预期大变脸 根据药明生物最新的说辞,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项目数受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影响最大,二季度以来已经开始复苏,下半年强劲恢复,2023年非新冠新增项目数达到历史新高。 一般来说,临床后期及商业化产品对CDMO企业收益远高于临床早期的项目。公告显示,药明生物去年新增的132个项目里51个处于临床三期、24个是商业化项目。相较中报数据,药明生物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项目数量分别增加了7个和2个,按一般收益算,这些新增项目就能创造约2.4亿美元-5.5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商业化生产项目的收入持续,每年约有1-2亿美元。 来源:药明生物公告 药明生物表示:公司药物开发业务增长强劲,2024年新增项目数目标将由80个提升至110个。 可之前,药明生物可不是给人这样的印象。 2017年上市来,药明生物一直保持着业绩的高速增长。然而去年,药明生物遭海外对手接连抢单后,外界始终为这位国内CXO龙头企业业绩感到担忧。2023年12月,药明生物拉低了业绩预期:全年收入增速从预期增长从30%下调10%,净利润将同比下降到个位数。 对此,药明生物指出,原本公司假定行业增长15%所以设定自己30%的增长,但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未来两年行业预期将处于个位数增长。假如去除新冠项目,2023年药明生物预期还是能实现逾36%的增长。 细分业务看,影响业绩的主要在药物开发(D端)和生产(M端)两块,收入预期分别下滑18%-20%、15%-18%。药明生物表示,药物开发方面,比上一年少了的40个新项目相当于3亿美元的收入;生产端去除新冠产品生产的影响,收入倒是基本持平,但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三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了1亿美元的收入。 于是,叠加市场对创新药融资和研发环境的悲观情绪,即使药明生物后来改口业绩保持强劲,但还是没能救回市场对药明生物乃至整个CXO板块的信心,股价“跌跌不休”直到本次放出新消息。 二、产能之战 药明生物在这次业绩简报里再度强调了公司的业绩实力。目前,药明生物共拥有698个项目,其中25个商业化项目的CMO大额订单可以创造约超20亿美元的收入,17个项目处于每年能创造1亿美元以上收入的量级,涵盖单双抗、ADC、生物类似药等。 药明生物表示,2023年,北美地区贡献了约55%的新增项目,中国区新增项目数占比大幅反弹至25%。可见海外市场仍是最主要的争夺之地。 眼下药明生物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三星生物。这名对手实力不可小觑。 2022年,三星生物营业收入达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超160万元),已赶超药明生物。去年,三星生物又先后和GSK、辉瑞、礼来、诺华、百时美施贵宝等多家跨国药企签下大额订单。 三季报显示,三星生物当季营收超过1万亿韩元,达到了2011年创业以来的峰值;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86%的增长,达到2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8亿元)。反观药明,2023上半年新增订单则从2022年的59个减少至46个。 订单量和产能是决定CDMO企业命脉的关键。三季报中,三星生物指出,营收创下纪录得益于4号工厂的成功扩建,预计2023全年将能实现20%的收入增长。根据目前资料,三星生物在今年6月总产能已达到60.4万升,甚至超过了CDMO龙头Lonza和勃林格。新的5号工厂还将在2025年4月开始运营,增加18万升的产能。 药明生物在产能上也有不小的差距。2022年,药明生物的总产能达26.2万升,药明生物已经在加大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2022年7月以来新加坡、德国、美国海外基地都在扩建:新加坡预计能新增12万升生物制药产能;德国基地、美国分别能将产能扩升至2.4万升和3.6万升。药明生物预计得到2026年才能达到58万升。 产能扩充还需要时间,但抢单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年JPM大会上,众多创新药企在场,药明生物要展现实力无可厚非,只是前后变脸之快,药明生物恐怕得好好安抚下投资者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