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行业裁员潮仍在蔓延。上周,辉瑞由于新冠收入下降,公司Q2营收同比-53%。辉瑞CFO表示,公司将“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启动成本改进计划,包括全球裁员”。“新冠王者”营收下滑,新一轮裁员伴随着成本改进被提上 ...
全球医疗行业裁员潮仍在蔓延。 上周,辉瑞由于新冠收入下降,公司Q2营收同比-53%。辉瑞CFO表示,公司将“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启动成本改进计划,包括全球裁员”。 “新冠王者”营收下滑,新一轮裁员伴随着成本改进被提上日程,辉瑞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跨国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裁员潮势必影响到国内众多事业部改制。加上今年逐渐升级的反腐热潮,又为下半年行业回暖蒙上一层不确定性... 01医疗器械: 大公司裁撤千人起步 据外媒 MassDevice 统计,自2022年中至今年3月底,医疗器械行业有超过 18000 名人员被解雇,分布在各个细分领域。 点燃今年跨国械企裁员“星火”的,是新冠检测需求大幅下滑牵连业绩的IVD企业,他们的裁员不是点到为止,而是一轮接着一轮。 1月5日,美国IVD企业Cue Health宣布一项新的成本削减计划,将减少约26%的员工,即388人。4月28日,Cue Health追加裁员计划,预计再减少30%的雇员。两轮裁员总数超714人。 作为新冠检测最大的受益者,雅培诊断显然更加“未雨绸缪”,自2021年就表示将裁员400多人。 此外,在去年新冠检测业务大跌75%之后,Quest Diagnostics宣布裁员超过700人。 环境决定战略,战略决定行动。宏观环境不利因素下,大公司的动作相当迅速,相比小公司,他们可以调整的空间也相对较大。
此外,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预计将节省1亿美元的运营开支,多轮裁员只是削减的开端。 削减开支往往与业务重组相伴相生。在2023年上半年,全球医械巨头已经厌倦了小打小闹,开始对集团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地重塑。
对于营收不利的地区市场,处理可选项正在增多。从捷迈邦美拆分出来的脊柱和牙科公司ZimVie今年5月宣布,在持续亏损和销售额下滑后裁员5%,ZimVie最终决定:脊柱业务退出中国市场。 细分赛道的转型也是一大看点,比如手术机器人。高昂的研发成本,以及久不见突破的商业化瓶颈,让诸多大企业也不得不“低下头来”,选择Plan B。 4月,强生计划开始裁撤超300名职员,其中涉及旗下并购而来的两家手术机器人业务:Auris Health将裁员292人;Verb Surgical将裁员47人。 2月,曾被比尔盖茨看中的VR手术机器人开发商Vicarious Surgical宣布裁员14%,即23人,该公司仍处于研发阶段,去年收入为零。 头顶“达芬奇终结者”称号的Titan Medical在今年年初一次性解雇了72%的员工,之后3月10日,还是没能逃过摘牌退市的命运,一代独角兽企业至此倒下。 02制药: 上半年,全球超百家药企裁员 跨国药企方面,裁员显然来的更猛烈。 |